kubernetes基本框架和基本概念
- Kubernetes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使用?
- Kubernetes主要概念
- Kubernetes总体结构
- Kubernetes核心原理
- Kubernetes网络模型
Kubernetes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使用?
Kubernetes是Google(基于borg)开源的容器集群管理系统,其提供应用部署、维护、 扩展机制等功能,利用Kubernetes能方便地管理跨机器运行容器化的应用,其主要功能如下:
-
使用Docker对应用程序包装(package)、实例化(instantiate)、运行(run)。
-
以集群的方式运行、管理跨机器的容器。
-
解决Docker跨机器容器之间的通讯问题。
-
Kubernetes的自我修复机制使得容器集群总是运行在用户期望的状态。
为什么使用?
- 开发人员各司其职,轻装上阵(架构师负责服务组件提炼,开发工程师负责业务代码的开发,运维或系统公司师负责部署与运维)
- 全面拥抱微服务框架
- 使用Kubernetes我们系统可以随时的整体迁移
- Kubernetes系统具备了超强的横向扩容能力
Kubernetes概念
-
Master: 集群控制节点,master节点上运行着一组关键的进程
- Kubernetes API Server(kube-apiserver), 提供 HTTP Rest 接口的关键服务程序,kubernets里所有资源增、删、改、查等操作的唯一入口,也是集群控制的入口进程
- Kubernetes Controller Manager(kube-controller-manager),所有资源对象的自动化控制中心(资源对象的大总管)
- Kubernetes Scheduler(kube-scheduler),资源调度(pod)的进程(调度室)
- etcd Server,Kubernetes 里所有资源对象的数据全部是保持在etcd中
-
Node: Node是与Master而言的工作主机,可以使物理主机、VM等,运行Kubelet、kube-proxy和docker Engine
- kubelet: pod对应容器的创建、暂停等任务
- kube-proxy: k8s service 的通信与负载均衡机制的重要组件
- Docker Engine dokcer 引擎,本机容器的创建与管理
-
Pods:最小部署单元,可包含多个容器,是连接在一起的容器组合并共享文件卷。它们是最小的部署单元,由 Kubernetes 统一创建、调度、管理。Pods是可以直接创建的,但推荐的做法是使用 Replication Controller,即使是创建一个 Pod。
-
Labels: Label以key/value形式附加到Pos、Service、RC、Node等上面,每个对象可以定义多个label,以提供Label Selector来选择对象, Label Selector有两种形式:
- 基于等式,name=redis-slave选择k/v都相等的,env!=production选择k=env但是v!=production的
- 基于集合,name [not] in (redis-master,redis-slave),类似于SQL中in
-
Replication controllers: 管理 Pods 的生命周期。它们确保指定数量的 Pods 会一直运行,还有实现资源伸缩。
- 定义RC实现Pod的创建与副本数量的自动控制
- RC 通过Lable Selector机制实现对副本的自动控制
- 通过改变RC的Pod副本数量,实现Pod的扩容或缩容
- 通过改变RC里Pod模板中的镜像版本,实现Pod的滚动更新
-
Deployment: 1.2引入,为了更好地解决pod的编排问题,内部使用了Replica Set 实现;它相对于RC的最大的升级是可以随时知道当前Pod部署的进度
-
Horizontal Pod Autocaler(HPA): Pod横向自动扩容,通过追踪分析RC控制的所有目标Pod的负载变化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针对性地调整目标Pod的副本数
-
Services:抽象服务出口。它就像一个基础版本的负载均衡器。
-
Volume :Pod中能够被多个容器访问的共享目录,其生命周期与Pod相同跟容器无关。
- EmptyDir,Pod分配到Node时创建的,初始内容为空,Pod从Node中移除时EmptyDir数据永久删除。主要用于临时空间、CheckPoint临时保存目录等
- hostPath,在Pod上挂载宿主机上的文件或目录,主要用于需要永久保存的
- gcePersistentDisk,使用谷歌计算引擎上永久磁盘上的文件,写入数据永久保存。
- awsElasticBlockStore,使用Amazon提供的EBS Volume
- nfs,使用NFS(网络文件系统)提供的共享目录
- iscsi,使用iSCSI设备
- glusterfs,使用开源GlusterFS网络文件系统
- rbd,使用Linux块设备共享存储
- gitRepo,通过挂载一个空目录,从Git库clone一个> - git repository给Pod使用
- secret,一个secret volume用于为Pod提供加密的信息
- persistent Volume, "网络存储",独立于“计算资源”而存在的实体资源,可以看做一个与Kubernetes无关的网盘
-
Annotation:与Lable类似,也使用key/value 键值对的形式定义,不同于Lable定义Kubernetes的元数据,它是用户任意定义的附加信息,以便于外部工具进行查找
Kubernetes总体结构
Master组件:
- ApiServer:作为kubernetes系统的入口,封装了核心对象的增删改查操作。
- Scheduler:插件式的调度器,负责集群的资源调度,为新建的pod分配机器。
-
Controller:负责管理各种控制器。如- - ReplicationController,
EndPointController等。
Node组件:
- kubelet:负责管控docker容器,如启动/停止、监控运行状态等。
- proxy:负责为pod提供代理。它会定期从etcd获取所有的service,并根据service信息创建代理。
公共组件:
- Etcd
- flannel
Kubernetes核心原理
API Server
-
提供集群管理的API接口;
api-server进程提供http(8080)/https(6443)两个端口供访问; -
成为集群内各个功能模块之间数据交互和通信的中心枢纽;� 集群内部功能模块通过API Server将信息存入etcd,其他模块通过API � Server(用get、list或watch)读取这些信息,实现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
-
拥有完备的集群安全机制。
Controller Manager
图片5.png-
Replication Controller
- 确保在任何时候集群中一个rc下的pod都保持一定数量的pod副本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 重新调度、弹性伸缩。
- 滚动更新(Rolling Updates)
-
Node Controller
负责发现、管理和监控集群中的各个Node节点。
-
ResourceQuota Controller
资源配额管理确保制定对象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超量占用系统资源。
三个维度配额:容器(C/M)、Pod、namespace(pod、rc、service、resourceQuota、Secret、PV) -
Endpoint Controller
定期关联service和pod(关联信息由endpoint对象维护),保证service到pod的映射总是最新的。
-
Services Controller
监听Service的变化
Scheduler
- 负责Pod调度
- 通过调度算法为待调度Pod列表的每个Pod从 Node列表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Node
预选策略:
- NoDiskConflict
- PodFitsResources
- PodSelectorMatches
- PodFitsHost
- CheckNodeLabel…
…..
Kubelet
负责本Node节点上的Pod的创建、修改、监控、删除等,同时定时同步本Node的状态信息到API Server
kube-Proxy
实现Service的代理及软件模式的负载均衡器
Kubernetes网络模型
图片7.png容器到容器通信,共享网络空间;
同Node上pod间通信,通过docker0网桥;
不同Node上pod间通信?
隧道方案
通过隧道,或者说Overlay Networking的方式:
-
Weave,UDP广播,本机建立新的BR,通过PCAP互通。
-
Open vSwitch(OVS),基于VxLAN和GRE协议,但是性能方面损失比较严重。
-
Flannel,UDP广播,VxLan。
隧道方案在IaaS层的网络中应用也比较多,大家共识是随着节点规模的增长复杂度会提升,而且出了网络问题跟踪起来比较麻烦,大规模集群情况下这是需要考虑的一个点。
路由方案
还有另外一类方式是通过路由来实现,比较典型的代表有:
-
Calico,基于BGP协议的路由方案,支持很细致的ACL控制,对混合云亲和度比较高。
-
Macvlan,从逻辑和Kernel层来看隔离性和性能最优的方案,基于二层隔离,所以需要二层路由器支持,大多数云服务商不支持,所以混合云上比较难以实现。
路由方案一般是从3层或者2层实现隔离和跨主机容器互通的,出了问题也很容易排查。
Flannel方案
图片8.png
- 首先连上etcd,利用etcd管理可以分配的IP地址段资源,同事监控etcd中每个Pod的实际地址,并在内存中建立一个Pod节点路由表,然后下连docker0和物理网络,使用内存中的Pod节点路由表,将docker0发给它的数据包包装起来,利用物理网络连接将数据包投递到目标flanneld上。
- Flannel之间的底层通信协议可选余地很多,有UDP、VxLan、AWS VPC等,只要能通到对端的Flannel就可以。源flanneld加包,目标flanneld解包,对于docker0是透明的。一般以UDP为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