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训练、训斥、训诫也。
又到课间操录像比赛时间,意味着课间操训练要加大加密了。原本的二十分钟《七彩阳光》或者武术操、舞蹈操延长至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到今天的四个小时……
队列是基础规定动作。学校早有对策——按点位站。在塑料操场上,画好点位,学生踩点而站,整整齐齐,不会出错。
跑操是比赛内容之一。1100多个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像回形针的形状一样跑上八个来回。问题是:一定要匀速前进,且保持队伍整齐,最大限度的整齐。这必须要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目标。
此外还有二年级小朋友的韵律舞蹈,以及三——六来回障碍接力跑,既要运动,又要形式上的美观,怎么才能达到“鱼与熊掌兼得”的双赢境地呢?
没有别的捷径,只有——“训”,训练加上训斥。训队列、训动作、训路线,训纪律,如果有脱离整齐划一者,则不断提醒,反复提醒仍不能规整者,则——训斥。体育老师负责指挥训练,班主任副班主任则负责训斥。
好枯燥,好无奈,好疲惫。
这是真正的体育吗?这是美好的教育吗?
恐怕,这种课间操比赛形式,也是“中国特色”吧。1000多个孩子,做起动作来像一个孩子,“集体”大于一切。明天正式录像比赛时,要求学生不能做一个多余的动作,一定要保持整齐划一,两台摄像机两个机位会记录这一画面。
作为六年级的孩子,他们不是第一次参加课间操录像比赛了,早已习惯了流程。训练的过程,就是一点点把杂乱剔除的过程,也是把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拉回到各自的点位的过程。再也不会有一个脱离队伍的身影,孩子们不需要有任何一点自我的展现,只要化为一个点位便好。
所以让人觉得无奈。这绝对不是“生成”,更谈不上“创造”。站在训练场上维持纪律,协助训练的班主任老师们,不是老师,而是监工。没有宽容,没有理解,只有规训,所以,好无奈。
这样的比赛,对学生而言,意义是什么呢?
我只能默默地对被我们训练、训斥的学生们说声:“抱歉,孩子,老师,有时不像老师,请你们谅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