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5-15

2019-05-15

作者: 易谬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19:32 被阅读0次

人生,有时候会感觉到贫瘠。

这是来自于自身的囿于成见,也是来自自身的坚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自幼,我便不是一个乖巧的人。

更多的别人眼中的懂事也不过是权衡利弊之下做出的选择,或是曾受过的伤害得来的总结。

这些,说白了一个是见识短浅,一个怕。

骨子里我也不是一个多么怯懦的人,只是更多的我更愿意以温和的方式去相处,和世界,和人,以及对事。

偶尔,脾气上来了,或者冲动,也会犯浑。

这种犯浑更多的是不服气,不甘心,以及某种偏执和极端的想法。

比如,以往老师总是爱说一些大道理,我不爱听,不爱听就算了我还喜欢去硬刚着。

我不是一个能够逆来顺受的人,从来都不是。

别人说,知难而退什么的,或者识时务者为俊杰。

抱歉,在我的观念里,我从来不这么想。

甚至,更多的时候我想的是凭什么,为什么,以及为什么不。

听起来有点像小孩子气,像愤青。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心有不服,自然也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这些年做了很多错事,犯了很多错,也伤害了很多人。

可能,更多的人觉得这就是幼稚,任性,耍个性,或者是可以追求某种标新立异。

在我看来,这些偏见本身有其合理性,但并非我本心。

合理性在于,我所表现的最后呈现的结果是幼稚的,是错误的,甚至是无厘头的。

而我的本心,只是想着更多的去了解,去尝试,去发现,以及不想被限制罢了。

电影《熔炉》里有这么一段台词:“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深以为然。

很多时候,做很多事情,确实并没有想过改变点什么,只不过是遵从内心,以及有守护的东西。

只是,在别人看来,显然有些大题小做。格格不入。

我不反对偏见,甚至很多时候,我也常抱着某种偏见。

比如,我会觉得别人老说大道理,显然是不懂,别人老是说鸡毛蒜皮的事情,显然是想得不多。

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

因为我觉得,大道理这种东西,说白了是道理,可放在不同的人身上就不见得合理了。

就像同样的一个人,你喜欢她,喜欢的程度分为好感、暗恋、狂热等等,这是不同的。非要说某一种就是喜欢,显然有失偏颇。若是都说是喜欢,那就等于在说一句没用的废话,说了跟没说又有什么不同呢?

而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这也拿来是说的话,显然是活得不够深刻的。和这样的人说再多,他们寻求的也不过是安慰或者开导,或者想要帮忙罢了。但这样的事有何其多呢?

总觉得,人生其实可以说的东西真的很少。

当然,这是语言的贫瘠之处。

人生也一样,人这一生也确实贫瘠。

每个人只能过自己的生活,对于想要了解的事物和想要守护的东西,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有得必有失,得到和失去是客观存在的。

你经历了一种生活,你渴望另一种生活,而我们真正生活的却往往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这难道还不够贫瘠吗?

然后,就是见识了。

一双眼睛,能看到的不过是方寸之地。

头脑,能想到的也终究只是见识里搭建出来的,毕竟是有限的。

阅历有限,经验有限,生活有限,思想也有限其实。

那些说着思想无限的人,或者说想象的世界是无穷尽的人,那么,我想问问,起点在哪呢?

想象的基础是什么?无限的标准又是什么?

想得多,可能绕来绕去也就那么一两件事。

想得再多,也不过是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重组,或者打乱再重组。

难道,还真能凭空设想,一眼万年?

就我个人的感觉,或经历告诉我,这不大可能。

乃至活个七八十岁的人,他们也终究有他们的局限。

就像我的爷爷,八十多,每天念叨的也就那么几件事,要是遇到新鲜的玩意,估计得讲个大半天,也不见得能懂。

一切有根,不过更多的是浮萍罢了。

浮萍有没有根呢?不过水深些,看不真切罢了。

哪有那么多无限可能呢?更多的不过是人生的贫瘠而已。

所以,多看点书,多出去走走,多经历经历,实在是有必要的。

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最后,是成就了“井底之蛙,还是活成了“百年孤独”,都不是什么多精彩的人生。

要么旅行,要么阅读,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不为改变世界,只为不让世界过多的改变我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5-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bm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