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母的终极使命,是培养出感恩的孩子

父母的终极使命,是培养出感恩的孩子

作者: fIy放飞心情 | 来源:发表于2021-09-12 23:12 被阅读0次

“本人当局长。

从明天开始大家回去落实:全盘锦市的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务劳动。

有时间多做,没时间少做,但不能停下来。一分钟也要做,做半个小时那就更好。”

这是魏书生局长演讲时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如平地惊雷,听得所有家长一个激灵。

很多家长迷惑了,魏书生当局长,既不关心教学质量,也不关心分数,而在乎家务劳动,难道多做家务就能考上大学?

他解释说:“一个人的头等大事,就是承担家庭责任。

爱父母,挂在嘴边上说空话,那不是骗人的吗?

人一定要学会,用行动去心疼父母。能承担的家庭责任,从小承担。

一个孩子从小知道心疼你了,长大了他自然会心疼老百姓,心疼集体和国家。”

一番话从点连成线,满堂家长赞不绝口。

魏书生的话很有道理。其实,做家务是人的基本生存技能。叠被子、倒垃圾、洗衣服这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更能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家务活让大人包办,看似让孩子少受累,实则剥夺了孩子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俄国伊·鲁·克留恰列娃在儿子刚刚五岁、女儿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失去丈夫成为寡母,尽管她在社会上担负很繁重的工作,但她始终把教育自己的孩子当作首要任务。她告诉两个孩子家务劳动是每个人分内的职责,谁也不应把它看成是额外的负担,而是把它看成是生活中最自然的部分。在母亲的教育下,卫国战争期间,九岁的儿子离开家庭和母亲,独自承担起照顾四岁妹妹的重任,不离不弃。一个小男孩如此执着而又坚定地守护亲情,是由于母亲用家务劳动培养出他的责任感。

犹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堪称所有父母的榜样。

犹太人坚持孩子不能溺爱,从小要帮助家里分担家务,且越富裕的家庭可能更强调孩子必须承担家务,他们规定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该做的事情。

比如,4~5岁:会浇花浇菜、擦桌子、拿报纸等等;

5~6岁:会料理大部分个人卫生,给自己的房间扫地、拖地,把垃圾带到垃圾箱,会摆放饭桌,把杂物放到相应的地方去,整理自己的床铺;

9~12岁:会料理全部个人卫生,会擦家具,会洗衣服、拖客厅地板甚至帮厨;

13~15岁:为家人准备几餐饭,清洗自己全部的衣物,协助父母完成一些比较繁重的工作,为自己的钱做好预算,选择购买自己的衣服,在附近地区做一些工作,会熨烫衣服。……

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曾做过一个调查: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

相比之下,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家庭中,许多独生子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甚至有些上了大学还不会自立更生,试想,这样的人才分数再高也不算是正常人。

曾看过一个视频,开学日子来临了,父母肩背手提弯腰负重前行,可高父母一头的孩子却两手空空,一旁的老师看不过眼,善意提醒孩子帮一下父母,可谁知母亲竟开口说怕孩子累着。唉,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包办孩子们一时,不能包办他们一世,其实,什么事都替孩子包办,不仅害了孩子,还培养不出一个感恩的孩子。

父母的终极使命是培养出一个感恩的孩子,在这方面,魏书生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

他和儿子出门,如果只有一个包,那一定是儿子抢着背。两个包,儿子就一手挎一个。

有一次仨包,魏书生想着这回儿子肯定是拿不了了,便打算自己背。

结果儿子抢过去,背起一个,左右手各拎一个,大步流星地在前面走,显示自己长大了,成熟了。

魏书生说:“我就在后面空着手,欣赏他的成熟,也品尝自己的教育成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的终极使命,是培养出感恩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et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