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河南大学就读的大三女生彭某 “突发脑出血因120延误救治去世”,她的青春,永远留在了高考前夕。而三年前的5月,也是她为之奋斗的考试季。
女生去世以后,事件经曝光并冲上热搜。长达8分钟的求救录音,听得直叫人心急火燎,简直就是:急救不急,急救不救。十个问题,不问不快——
01
凡是自拨打120求救的人,身心都是处于危急状态,对于这种状态下的病人或伤员,如果思路清晰、声音洪亮、表达精确,他们还有必要求救吗?
02
即使女生所报的地址不精确,有出入,但根据来电号码以及女生所提供的“河南大学”“郑州”“文苑北路”等信息,也很容易联络学校进行对比核实。人命关天的关键时刻,厉害的高科技哪去了?
03
面对女生的虚弱,接线员一直说“你在那呜啦呜啦的”、“都二十好几的人了”。一个120接线员不但不快速反应,反而慢条斯理地教人做人,这符合急救调度的操守和流程吗?
04
本该争分夺秒的8分钟求救录音,接线员却主观臆断,反复表达“我感觉你没啥事呀”。病人有没有事,有多大事,对于连医生都不敢轻易下定义的问题,谁赋予了接线员隔空诊断的权力?
05
通话最后关头,女生用尽了气力喊“救命”,然后通话戛然而止,最后生门关闭。如果这么虚弱的声音、这么明确的请救都不算呼救,那,什么才叫呼救?
06
女生的求救电话没有打给父母、老师和同学,而是选择了相信了120,她以为120才是插着翅膀、踩着风火轮来相救的天使。生死攸关,连120都救不了,还有谁能救?
07
接线员的稚嫩和平庸,背后是必须被追问的选拔机制和上岗质资。一句话:一个明显缺乏职业素养的接线员,到底是如何通过严格选拔执证上岗的?
08
后来,急救中心自证曾回拨九个电话。那么,在回拨九个电话没有回应的情况之下,为什么仍未高度重视病人可能面临的危险处境,从而采取进一步的必要行动?
09
一起涉嫌急救渎职且误人性命的事件,为什么一定要等到登上了热搜,才能启动调查程序?
10
这种滥竽充数的120接线员,这种不急也不救的急救中心,在郑州,在河南,乃至全中国,到底还有多少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