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
读散文要有闲心,若没有,务必要有真心。像读诗一样,唯有某个或几个作家的作品可以深入读者的个人体验,不然总隔着一层,不能透彻。如果有人幸运地读到冯骥才,并且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迹,那是很让人敬佩的。
冯先生不仅是作家,还是画家,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者,文化学者、教育家。他的人生是赶着四匹马车在奔跑,这“四匹马”分别是文学、绘画、文化和教育。
我们熟悉的课文《挑山工》就是他的杰作,他的《俗世奇人》短篇小说集还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谈起《刷子李》《泥人张》,是不是勾起了你什么奇思妙想呢。除了小说、散文,他还写了许多行走国外的游记、随笔,甚至还有非虚构题材的纪实文本、脚本等。可谓体裁多样,涉猎广泛。
他让人钦佩之处,在于他的文字有俞平伯评沈复《浮生六记》所谓“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的特征。套用上面这句话,他的文章是只见真情,不见真情流露的境界。
在《猫婆》中,“小阁楼、又长又深的胡同、蓝眼睛、墨黑墨黑神秘的身影,还有猫胡同突然的安静”这些意象勾勒出一幅极具吸引力的画面,因此让人印象深刻。他塑造的人物——猫婆,一个因为收留大街上的流浪猫放弃了伴侣的女人,那种命运的悲剧意味又极具震憾力。
《逛娘娘宫》一开头便是“像我们这些生长在天津的男孩子”,一下把娘娘宫一带年货市场上“炮儿啦、画儿啦、糕儿啦”的魅力突出来。然而作者真实要写的是奶妈,奶妈对他的爱和他对奶妈的情深似海。
他写那种深入骨髓的相思和依恋,竟这样绕上“娘娘宫”一大圈子。而这样写到最后,也只是一句叫着:“妈妈,妈妈,你可好吗?”实有一点张爱玲《爱》中所写:“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的趣味。
《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这本集子就是如此地引人入胜,用心体会它会带给你更多感受和领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