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学生返校,我值班护导。
您可能要问了,护导是做什么?其实就是学生返校的时候,在学校附近的主要路口,安排值班老师,引导过往车辆有序通行,保证学生安全。当然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查处违纪学生。
返校途中,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呢?很多。
比如为了同学安全,学校规定接送学生的车辆只能停在停放区域,学生可以在规定的停放区域上下车,否则就是违纪。
学生骑电动车上学,也是违纪。虽然有的学生已经超过16周岁,也不允许。唉,这两年,我区中学生因为骑电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确实有好几起了。孩子们觉得骑电动车,是一件很酷的事儿,骑上简直就想飞,安全早就抛到脑后了。
当然,其他违纪行为还有很多,此处不一一列举。
每次值班护导,都有很多感触。我当年上学,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的初高中是同一所学校。学校距离30多里地。我住校,那时好像是每周上五天半的课,周末都可以回家。
我们回家的方式一般有这么几种:
家庭条件好的,会独立拥有一辆自行车,每周末就可以骑车回家了,还可以顺路捎带一个同学。有自行车的同学,是有足够优越感的。
没有自行车的,一般是离家稍微近点儿的就走路回家。学校离我家30多里地,我也走路回家过几次。记得第一次和邻村同学一起走路回去,用了小半天儿时间,到家里,家人还不相信,我委屈极了,趴在炕上哇哇大哭,家里人信了。
那时公共交通系统没这么发达。但离家比较远的还是要等那几辆屈指可数的几辆老爷车。班上有同学家是西龙虎峪官场或者东五百户的,这些地方都属于库区。我那时其实并不清楚这些地方距离学校有多远,反正就是觉得很远很远。他们每次都是等公交回去。
有时我也坐公交回去。最近的公交车站距离我们学校大概四五里地。我们都要先走这几里路到车站,然后再各自等各自方向的车。
我坐公交只能坐到邦均,从车站到邦均不到20里地,剩下的十几里路还是要靠“11路(指步行)”完成。
坐公交车有时会被坐火车替代。如果能赶上坐火车,那是我们很开心的事儿。
火车站距离我们学校也有几里路,和到公交车站距离差不多,但是火车要比公交车快,虽然那时我们乘坐的好像都是绿皮货运车。说是“乘坐”,其实我们每次都只是站在两节车厢的交接处。
记忆中好像每次车上人员都没有收过我们的车费钱,每次都是友好地让我们上车,到站后,下车“步撵儿(走路)”回家。
我们经常在步行回家的路上,搭一段“顺风车”:有时是那时少见的汽车,像轿车货车都搭过;有时是马车牛车驴车。那时的人们很纯朴,我们站在路边,有车过来,我们就摇晃着胳膊示意。大多时候,都会很顺利地搭上车。当然,这搭车都是免费的,报酬就是一声“谢谢”。
当然,也有极少数同学是家里接送。因为全家只有一辆自行车,家里肯定会用得更多,不可能总是放在孩子这里,所以到了周末,就会有被家长骑车接走的。那时用汽车接送孩子的,我印象里还真没有,无论离家远近都没有。虽然那时已经有很多万元户了。
我记得是上到高三的时候,到了寒暑假放假前,很多同学就可以把家里的自行车骑到学校了,因为要把被褥等生活用品带回家。
想想那时候,周末回家和返校都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儿。路上可以看风景,到家还有可能有“贵客”待遇,想想就美好。
40多年过去,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看看现在的孩子,免不了心生羡慕,但也有心疼。
希望一切都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