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叔五婶再次出门打工之后,张大爷发生了一次意外,那次意外让张大爷整个性格都改变了。
都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张大爷的大儿子也就是我的大伯父50岁不到便因胃癌逝世了。大伯母不想整日在家堵物思人,也选择去了外地打工。堂哥堂姐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常年不在家里。
五叔五婶这次出门带走了最小的三个孩子,大点的两个孩子因学习不佳,初中没毕业便辍学打工了。这下家里便只剩下孤零零的张大爷。
在一个星期天早晨,张大爷如往常一样上街赶集,在往返回来的路上,因为肩上担的东西太重,不慎摔了一跤。这一摔可不得了,张大爷直接双腿骨折,腰也闪了,躺在地上怎么也起不来。
家乡那时的乡村路还未铺成水泥路。虽已扩宽,足够一辆汽车经过,但因为道路凹凸不平,汽车行驶在上面容易磨损,鲜少有汽车经过。那时的汽车也不像现在这样随处可见,一个村里能有两三辆,那都是十分神奇的事情,只有在谁家办酒席采买各种食材时,才会租上一趟汽车。
从我们村里到集镇上,约有三公里的路程。村民们基本都是步行往返,山路崎岖,来回需要2个小时。村民们去时担上各种玉米大豆,小麦高粱去出售。回来时买上油盐酱醋,蔬菜瓜果等生活必须品带回来。
张大爷在地上趟了许久,很多人从他身旁经过都没申出援手。在贫穷年代,小偷碰瓷样样盛行,谁也不愿给自已找上麻烦。张三说:张大爷,你慢点起来;李四说:张大爷,你慢慢在后面来;王二姨说:张大爷,我还有事就先走了,你休息一下再来…………
父亲从他身旁经过,看到是本家爷爷,不由心下一紧,想都没想就上前关心。得知张大爷已经无法行走,父亲便把采买回来的东西请寨邻帮忙带回去,自己则一背背起了张大爷。父亲个子不算高大,中途歇息了好几次才总算把张大爷背到他家塌上。
张大爷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吃喝拉撒都在一个房间里解决。五叔五婶因为路途遥远没有回来。三叔和两位姑姑回来看一眼,带点补品,知道张大爷没有生命危险,只需静养即可,便各回各家。毕竟都已成家立业,各有各的负担,谁也不愿在此服侍耽搁。
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奶奶和母亲轮番给张大爷熬粥送饭。毕竟是病人又是旁亲,她俩总是在我家力所能及范围内做些可口好吃的送去。
张大爷因为行动不便,经常把粪便拉在一个水桶里,满了便让父亲帮忙提到厕所里倒掉,父亲对此也从没有怨言。以前的老式房子都是单独在屋外挖一个茅厕,不像现在卫生间都设在家里,方便又整洁。
经过两个多月的静心修养,张大爷终于可以下床活动,但因没有去医院进行科学医治,双腿终是落下了残疾,余生只能靠两根拐杖支撑着行走。
张大爷行动不便,再也不能自己上街赶集,有什么物品需要采买的,常常请父亲带劳。父亲觉得这是举手之劳,也没有计较。但令父亲头疼的是,张大爷每次总是把钱与斤两算得十分清楚,有点让人烦恼。
常买菜的人都知道,各总需要上称的东西常常不会那么精准,尤其是肉类,一刀下去,不多就少,不少就多,很难让张大爷算好的价格与之平衡。有时多个三毛五毛,父亲也就不再计较,因为难得和张大爷掰扯 。
出力还折本,这是一件十分不划算的事情。年幼时的我爱恨分明,对张大爷没有太多好感,也没什么圣母情节。我曾劝过父亲,以后别给张大爷带东西了,出力不讨好,还赔了夫人又折兵。
父亲笑笑,宽慰我说:“你五叔五婶不在家里,如果我不帮他,他又能找谁帮忙呢?”我瞬间沉默了,对此事不置可否,以后再也没有过问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