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仅爱你的灵魂,我更爱你的肉体。”收到沈从文情书的张兆和无比震惊。
跑到校长室找胡适求助,殊不知,胡适不觉得情书“流氓”,反而很显真情,他劝张:你就接受他吧,他固执地爱着呀。
张兆和怼了回去:可我固执地不爱他呀!
张兆和出身名家,书香门第,是民国“合肥四姐妹”中的老三,长相秀丽,才情斐然。据说, 一天她就会收几十封情书,追求者众,可绕北大未名湖好几圈。
张兆和把这位有点名气,来自乡下的老师排到了“青蛙13号”。
沈从文没有灰心,凭借湖南人的霸蛮干劲和凤凰人的一腔柔情,情书一封又一封,加之胡校长的有意撮合,1933年,穷小子与白富美喜结连理。
张兆和告别优越的环境,脱下华丽的衣服,从此节衣缩食,只为才子洗手作羹汤。
没过多久,文艺而敏感的沈从文,看到家中妻子带娃做饭,说长话短,感觉不舒适:妻子完全失了女神气质,十足一个家庭主妇。
缺什么,来什么,补什么。
沈从文渐渐与崇拜他的女读者暧昧,还好心说给妻子听,希望妻子能够从中“省悟”;他把与情人的恋爱史写进小说,气得张兆和带着孩子搬走,开始长达数年的分居生活。
1988年,沈从文病危时说了句:三姐(张兆和),我对不起你!
张兆和晚年时,有人拿沈从文的相片给她看,她说认识,但想不起来是谁。
心理学上说,选择性遗忘是为了逃避伤害,保护自己。
当初爱你,决定一生一世;之后心伤后恨你,亦地老天荒。
才子佳人的情书佳话流传于世,令世人羡慕。另一面,他们的婚姻是遗憾的,不幸的,最大过错在于谁呢?
同为围城里的女人的,完全能体会张兆和对沈从文的失望和毅然决然。
婚后的精致生活与漂亮妆容,需要金钱与时间的投入。可是回归家庭后,女人没有稳定的经济为后盾,再高贵的女人也会变得庸俗。
菜市场为一块钱的白萝卜斤斤计较,讨价还价;回家后与丈夫商量给孩子报哪个培训班优惠再起争执。
经年累月,这样的生活,早已把曾经的能“女神”“贤妻”蜕变成一位普通的家庭煮妇,平凡的中年妇女。
除此之外,但凡家里的那个男人能搭把手帮帮忙,洗两只碗给孩子换换尿片,泡泡牛奶,单打独斗的女人也不至于忙到左手抱娃右手炒菜,还要惦记着坏了的灯泡请电工来修。
拾掇打扮?
不可能的。睡觉时间都不够用,以张兆和当时还要当首饰贴补家用的情况来看,经济条件也不允许。
既要人勤俭持家,还要人美如花,保持女神形象,不时还要想法为生计典当……
这要求有点……过分了。
张兆和嫁给当时文艺清贫、情商不高的沈从文,真真的不值。
“风流”才子,比比皆是。
台湾狂人李敖说起与第一任妻子离婚的理由,特别直白而奇葩。
他说一直当胡因梦是女神,有一回看见胡因梦上厕所,因为便秘将脸憋红了,女神形象尽毁,所以李敖不再崇拜胡因梦,最终与胡因梦离婚。
爱情只需远观,雾里看花甚是美好;而婚姻,更多是需要双方共同参与和面对,不仅是分享,更多的是分担。
我爱你年轻时美丽的容颜,更爱你老去时的每一根邹纹,这样的爱情才让人动容,才更长情。
我能与你琴棋书画诗酒花,更能与你在每一个琐碎的日子里,与你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样的婚姻才幸福,更长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