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154708/4a8a41e591bf97ce.jpg)
和文化心理咨询中心
王建花学习分享第1304天第1383篇
咨询累计:本周7次,总2238次
【心理科普】
牺牲感不是爱,而是以爱之名的控制。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因为,父母的“牺牲感”带给孩子的不是内心的温暖和感动,而是痛苦的内疚和永远摆脱不了的噩梦。
以爱之名,用“牺牲感”绑架孩子,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残忍。
因为孩子表现出的听话背后,是苦苦的压抑,是深深的绝望。
父母的“牺牲感”太强,孩子一定会滋生“负罪感”。
因为父母用“牺牲感”表达爱,不仅不会让孩子觉得幸福,反而会让孩子背负沉重的心理枷锁,认为:我是亏欠父母的。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价值感。
育儿,从来不是靠牺牲、胁迫就能成功。
与其绑架孩子成长,不如闭上嘴、抬起脚,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
这就是活成榜样。
孩子的成长,其实是需要力量的。
牺牲感,往往是扼杀力量感最快的东西,价值感,才能真正给到孩子滋养。
而给孩子价值感也不难,父母活出自己,活得快乐,活出榜样即可。
尹建莉曾说过: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为孩子好,是为人父母的天性,但如何避免把这种爱变成孩子的负担,则是每一位父母都要修炼的重要课题。
愿父母们都能明白:爱不是枷锁,也不是牺牲,而是彼此成全。
父母活出自己,孩子才能更有力量。
父母活得快乐,孩子才能活出幸福。
父母活出榜样,孩子才能飞得更远。
希望每位父母都能给孩子带去最好的养育,成就幸福美满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