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嘛,PK的终究是相对竞争力

学习嘛,PK的终究是相对竞争力

作者: 更健康快乐 | 来源:发表于2021-07-07 21:40 被阅读0次

    1

    XYZ人群,您在哪个人群?

    知识付费和线上学习社群,5、6年前开始点燃,供销两旺,一边是广大人群嗷嗷待哺,一边是知识供给者加速发展,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知识产品。

    到2021年的时候,开始出现一些新趋势,主要是用户分化:

    5%的用户取得长足进展,开始加大学习投资。我称为X型人群:像X战警一样,变异出一些新的能力,不止适应新的社会变化,而且经常引领潮流。

    80%的用户收紧银根,在学费上严格管控,因为深刻地体验到了“知道很多人生的道理、成长的知识,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没啥肉眼可见的进步”。我称为Y型人群,主要取Y的读音:这个人群在看到一个新的知识产品的时候,会忍不住问:“why?我为什么要学习呢?”

    15%的用户介于之间,探索着学习。我称为Z型人群,取“Z”的字形:在成长中会遇到瓶颈(Z下面的一横),但是绝不停止,会继续探索,找到新的坡度(Z中间的斜线),终于到达新的高度(Z上面的一横),再遇到瓶颈,再上升……如此循环、向上。

    以上的5%、80%、15%,不是来自于严谨的大规模调研,只是根据我接触到2000人左右的小样本感知。

    2

    成年人学习,是为了什么?

    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比如98%是为了高考,2%是为了其他。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是为了终极高考的决战;除了文化课,有的兴趣爱好是因为中高考加分;也有家庭不是为了中国的高考,而是会送去国外,目标是常青藤高校。

    只有足够厉害的家庭,才实现了孩子的“高考自由”。这个“自由”的难度,完全不输给“财务自由”。

    成年人的学习,其实复杂多了。因为成年人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学习成果怎么样,很难及时衡量。在现实生活里,没有标准答案,比如,老板过生日,要不要给老板送个礼物?得看不同的老板。换份工作,之前的正确答案,就可能成了错误答案。

    甚至,也不存在题目本身,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自己给自己出题目。比如,没有人会让我回答:“3年以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回答这样的题目不舒服,但是需要经常给自己出题。

    但是为了表述方便,还是粗暴地给成年人的学习,分个类。

    第一类是休闲型,和旅游同款,让精神上穿越到平行世界。比如读《红楼梦》等文学作品,比如学习《文化参考》专栏,目标不带啥功利心。(像花露水那样,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也能提炼出职场知识的,不是谁都学得来的,所以封神哈。)

    休闲型学习,享受自己的方式就好。虽然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但是去过黄山的游客,如果鄙视只游览过华山衡山没有游览过黄山的游客,也并不合适。

    不鄙视,但是依然可以推荐、引导、吸引同好。比如,看完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然后一群人一起聊聊心得,那也是人生快事,对吧?(有意参与请留言哦)

    第二类是练功型,目标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钻研专业能力,开阔通识视野, 修炼暗能力比如说服、抗压、自我管理……等。

    这样的学习,其实是刚需,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的那种。

    啊?“雪中送炭”的那种?不是吧?不学也行吧?

    不行的。

    3

    职场的竞争力,终究是相对竞争力。

    市场上虽然没有排位赛,但是排位一直在暗中进行。资源有限,为了获取宝贵的资源,终究要PK掉竞争对手:一个行业PK掉另外一个行业,一个组织PK掉另外一个组织,一个个人PK掉另外一个个人。

    “不要被竞争对手牵着鼻子走”,只是不把竞争对手摆在第一位,摆在第一位的是服务客户。不可能不管不顾竞争对手,还是要向竞争对手学习他的长处,吸取他的教训。

    举个例子吧,在同一家组织内,假设我和同事目前能力相当,难分胜负。但是,如果他参加了“管理者沟通训练营”,认真学习,然后把知识内化到日常工作里,半年以后出现一个晋升机会的时候,那么他的胜算一定比我大。

    职场的竞争力,终究是相对竞争力。但是相对竞争力的获得,很难立竿见影,很难肉眼可见。胡适老先生教导说,“每进一寸,皆心生欢喜”,是鼓励坚持,不轻易放弃,但是终究还是为了提高咱们的相对竞争力。

    如果通货膨胀率是5%,而我的收入增长低于5%,那么我的购买力就是降低了。如果我的同级同事每年投入2万块钱学习,而我每年学费2千,那么我和他的竞争力,就可能下降。

    学费高低不是唯一标准,但是因为容易量化,就暂且用学费举例。

    4

    学习是投资,不是消费

    如果买了一本《红楼梦》读,那么就不用考虑把书款赚回来了。因为读的本身,就在享受书款的回报。

    但是其他练功型的学习,都可以试试用“把学费赚回来”来逼着自己更高效地学习。

    用数字计算一下呗,假设我现在在基层管理,月薪20000元,如果能晋升一级,月薪可以达到25000元。晋升以后的每月多赚5000元,其实是持续的,假设持续10年,那么累积带来的收入增额是5000元/月*12月/年*10年=60万元。

    为了多赚这60万元,投入多少学费值得呢?理论上讲,低于60万,都是值得的。(不考虑现金贴现情况下)。

    那现在的“管理者沟通训练营”学费4000元,是不是就很便宜?

    嗯,不是参加了“管理者沟通训练营”,就一定升职加薪。但是,就会为升职加薪增加了一个有效的筹码,对不对?

    4000元/60万元=0.6%,也就是说,参加“管理者沟通训练营”的学习,能不能为升职加薪提高0.6%的可能性?如果能,就值得,对不对?

    如果我不参加,而我的竞争对手参加了,那么我的相对竞争力就在降低。而现代社会,PK的对手往往都不在明处,和我们抢夺下一个机会的对手,是广泛的、潜在的其他奋斗者。

    我是拿“管理者沟通训练营”为例哈,主要是想表达:“学习是投资,不是消费。”

    当下知识付费市场整体,有点冬天的感觉,很多Y型人群收紧学费。其实也是好事,因为在机会面前的竞争,PK的是相对竞争力,当对手放松的时候,就正是我们提高竞争力排名的好季节。

    能坚持在Z型人群里,已经很赞。如果更进一步,到X型人群,那就是“未来战警”哇。

    (最后:为持续学习打call,关注我且转发这篇笔记的同学里,抽奖送一门“得到”课程,课程由中奖同学任选。7月8号21:30开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嘛,PK的终究是相对竞争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ma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