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503】王浑:词人们还记得当年伐吴一役

【1503】王浑:词人们还记得当年伐吴一役

作者: 秉笔春秋吕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8-07 10:20 被阅读0次

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三国时期曾有无数人物来了又去,他们的后人们继续在历史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有些人甚至因为他们的后辈才留名史册。本篇就来看看关于王浑的诗词。

《历阳书事七十韵》唐刘禹锡

沙浦王浑镇,沧洲谢脁城。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

【原诗篇幅较长只是截取了其中两句,三国时期有两个王浑,一个是王昶之子,一个是王戎之父,留下记载更多的是王昶之子,另一位史册留名主要得益于其子王戎,名列“竹林七贤”的那位。】

 

《上刘侍中》唐杨巨源

珠影含空彻,琼枝映座芳。王浑知武子,陈寔奖元方。

【这个典故来自《世说新语》,王浑有个儿子王济,在魏晋时期颇具名气,王浑对于这个儿子也挺欣赏,他曾对妻子钟琰说“生儿如此,足慰人意”,言下之意颇为自得。顺便,王济的表字为“武子”,虽然颇具才华,但为人骄纵,比不了以德行著称的陈纪】

贺人生子》宋王大烈

蚌胎未老出明珠,或表高门庆有余。我病阻为汤饼客,人言的是凤凰雏。

硗硗头角奇男子,衮衮公侯大丈夫。寄语王浑防跨灶,阿戎清赏只须臾。

【两个王浑的儿子都堪称良才,王戎的事迹在后世知名度更高些,“跨灶”释义与良马有关,王济也有个与马相关的典故】

和杜宰送茶韵·其二》宋徐鹿卿

月团不遣贡脩门,却寄书痴闭户孙。若把焦坑分品第,浚功端合逊王浑。

【王浑、王濬都参与了灭吴一役,其中王濬的表现更为出色,不过王浑的家世更加出色。事后王濬多次受到弹劾,指责他不听王浑的调遣,王浑和王濬两人也互相防备着】

《送林七洙省亲之休宁》明王恭

江东远树徽州出,羡尔王浑得官日。白首虽寒博士毡,多才已判文衡笔。

【王浑在西晋官至司徒,三公级别的官职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展示家族底蕴时也会提及先辈中有多少重臣】

《拟古·其八》 清 王拯

赳赳王浑邪,书至愿属僚。输诚又夜郎,景附不待招。

【当年伐吴一役,王浑也收到了孙皓递交的降书,王浑因此按兵不动,王濬则一路势如破竹接受了孙皓的投降,所以王浑对于王濬颇有怨言】

飞渡江》清洪亮吉

前扬帆,后执柁,南人仓皇北人坐。桡居前,楫居左,岸军愁呼水军卧。

城门开,降帆来,七万骑,全军回。当时若听王浑指,北兵安得飞至此。

【王浑:听我的,按兵不动受降书】

《诗·其一》 魏晋 陆机

太素卜令宅,希微启奥基。玄冲纂懿文,虚无承先师。

【王浑的表字为“玄冲”,王浑也有一些作品被收录于《全晋文》】

关于王浑的诗词,就到此为止咯。

相关文章

  • 【1503】王浑:词人们还记得当年伐吴一役

    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三国时期曾有无数人物来了又去,他们的后人们继续在历史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

  • 永安宫一一诗画三峡(277)

    苦守忠义诺 复仇伐江东 当年托孤泪 凝成警世钟 注:刘备伐吴兵败退守夔府(今奉节)永安...

  • 二士争功与司马矛盾

    上文提到,景元四年的伐蜀之役,功成之后,因邓艾,钟会两人的自相残杀,演变成一出二士争功的悲剧。 十余年后,西晋伐吴...

  • 伐蜀之役

    景元四年的伐蜀之役,功成之后,因邓艾,钟会两人的自相残杀,演变成一出二士争功的悲剧。这段为人熟知的史事后经三国演义...

  • 舟师航母解

    夏,楚子为舟师以伐吴,不为军政,无功而还。...吴人为楚舟师之役故,召舒鸠人,舒鸠人叛楚,楚子师于荒浦,使沈尹寿与...

  • 涩梦读《龙文鞭影》|浑濬争功

    浑濬争功,典出《晋书·王濬传》。 浑、濬,指的是王浑、王濬两人。 王浑、王濬是晋灭东吴的主要将领,王浑是总指挥,王...

  • 跳跃的历史(100)

    定王元年,楚庄王兴师伐陆浑之戎,遂涉雒水,扬兵于周之疆界,欲以威胁天子,与周分制天下。定王使大夫王孙满问劳庄王。 ...

  • 《辽史·列传·能吏·马人望》

    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

  • 刘备伐吴

    刘备一生以仁义为本,桃源结义,与关张二人一起闯天下直至称帝。关羽大意失荆州,接着张飞被部下谋害,这两位虎将的离世另...

  • 读《左传》之一百六十三宣公三年 上

    【经】 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 葬匡王。 楚子伐陆浑之戎。 夏,楚人侵郑。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503】王浑:词人们还记得当年伐吴一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mw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