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批判性思维是由一整套环环相扣的批判性问题构成,这篇文章要介绍第一个批判性问题。
批判性问题: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中,有两个关键词:论题和结论。
论题就是文章、对话等所讨论的问题或争议。我们看的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部电影或者进行的一次交流,都是围绕一个或多个所关注的问题展开,这些被我们所耗费精力和时间讨论的问题就是论题。
结论就是作者或者发言者的观点,他们希望受众接收的信息。我们针对问题和争议(论题),不论对错,总是有自己的观点,而且我们总是希望对方能认可、接收我们的观点,这个就是针对论题的结论。
举几个栗子:
场景1:马上国庆节,去哪里旅游呢?
A说:到处都是人从众,还是家里蹲比较安逸。
B说:去海边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这个场景中,主题是讨论国庆去哪里旅游?A和B分别给出了不同的结论,A的结论是:不出去旅游,在家里。B的结论是:去海边玩。面对不同的结论,如何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结论,很多的方式,其中有个方式是给出理由,后面会介绍。
场景2:两个朋友正在吃饭聊天。
A说:现在真是满大街都是电车,买车子就是要买电车。
B说:我还是喜欢纯油车,我不会买电车。
在这个场景中,他们的论题是购买汽车是选择油车还是电车。A的结论:购买电车。B的结论是购买油车。
两类论题:描述型论题和规定性论题
我们先来看一下如下的论题:
- 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不吃正餐,只吃水果,能快速减肥吗?
- 手机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它是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此类论题有个共同点,都是描述某一事物过去、现在或未来客观是什么样子,是探讨事物的本质、特征或状态的问题,它们通常不涉及价值判断或道德立场。这类论题称之为描述性论题。
再看一下如下的论题: - 城市交通拥堵,应不应该采用尾号限行的措施?
- 小学应不应该允许学生带电话手表进校园?
- 是否应该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
这类论题称之为规定性论题,涉及应该如何行动或如何做出决策的问题,它们通常包含价值判断、道德立场或社会规范。
寻找论题
那我们该如何确定论题呢?有如下几种线索:
方法1. 写作者或发言者会直接告诉你论题是什么。
方法2. 在文章的正文中找论题,通常在文章的开头甚至标题中可以找到。
方法3. 寻找作者的背景,查一下他所属的组织机构。
方法4. 先找结论,才能确定论题。
寻找结论
寻找结论就是寻找写作者或发言者希望你相信的一个陈述,他希望你相信他在其他陈述的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有说服力的交流或论证的基本结构是:A所以成立,是因为B。A就是结论,B是结论的支撑材料。
从论证的基本结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需要有支撑材料。如果有人提出了观点,却没有提供任何相关的陈述来支撑他这个观点,那么这个观点不能作为结论,只能是纯观点。
寻找结论也有5条线索:
线索1:问问论题是什么。结论总是对论题的回应。寻找论题的方法见前文。
线索2:寻找指示词。结论前面常有指示词引导,表明结论即将出现。
指示词如下:因此、表明、由此可知、由此、因此得出、我要说的重点是、显示出、证明、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是。
线索3:在可能得位置查看一下。结论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出现,它们特别喜欢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线索4:记住结论不是什么。
以下这些都不可能作为结论出现:例证、数据、定义、背景材料、证据。
线索5: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