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素材的筛选

作者: 夏木遇见何夕 | 来源:发表于2024-09-18 14:00 被阅读0次

筛选素材会涉及到作者的逻辑思维。一部小说的构架是虚构的,那么充裕的内容,也就是情节自然也是虚构的。而这些内容的来源就是我们收集到的素材,通过对他们的筛选和贯通,形成一个作品。

那么,灵感和素材有什么区别?灵感是什么?灵感应该说是一种思维,而且是瞬时间的思维,它具有创造性和突发性,通常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灵感的产生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因素,那就是我们脑海里积累的元素,这些元素包括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情感上的,知识性的,甚至有幻想的部分都在里面。

从创作小说这个角度讲,我们可以借助灵感的爆发,用想象力去虚构一个富有逻辑性的主题,并且按照需要来筛选平日积累的素材,将一些原本不合理的事物进行打破、修复、转变,让其变得合理化,然后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篇完整的小说,以此来引导和帮助我们的读者去理解和感受他们不一定经历过的事情。

那么这个逻辑性也就是一篇小说的情节合理性。所有出现在这篇小说中的情节要符合人们思维的一般规律,所以我们通常会说,小说的素材必须围绕着对主题的呈现去取舍。

我们依旧拿短篇小说来说事,因为写短篇小说会比长篇更难。短篇小说重在简洁、精彩、紧凑,构成它的内容就不能有那些没必要的情节和没必要的文字句子,所以这里也就直接牵涉到我们对素材的筛选。

短篇小说的创作必须自始至终朝着一个点走,它不像长篇小说那样可以有很多的分支,长篇小说有时候为了自述,还可以从容地去扩写分支的内容,但是短篇不行,短篇小说里的任何描写都是为了一个点而去的,那么我们在筛选短篇素材的时候就要特别的慎重,那些可有可无的,宁愿无。

一篇小说里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就是有他没他,一丝都不变,而这个他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包括一个字,一句话,或者一个情节。那么,一个句子里如何判断可有可无的字?

比如,一篇小说里有这么一句话,我不说话,心里默默地答应了。我不说话,心里默默地答应了这句话,有没有问题?可能一眼浏览过去,他似乎是没有问题,他是人物的心理状态呈现。但是我现在告诉你们,这句话有问题。

大家可以查一查百度,以前是查字典,现在百度搜索更快捷一些。这句话里的默默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是不是本身就表示了一种行为状态?还隐含了某种情感或态度。这句话中,默默与不说话和心理这两个词是意思相同的,也就是说这句话里有多个同样意义的词语。既然是同样的意义,我们为什么不能直接选一个?所以这里若把这句话改成我默默地答应了,其实意思并没有变,也没有语病。

这个例子就是教大家如何去检查自己的作品里的那些语言,你会发现肯定有很多句子都可以写的更简洁一些。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小说故事情节的表现需要如何的筛选和取舍?

有的人思维敏捷,知识面比较丰富,也许写着写着就会写偏,有时候洋洋洒洒写了六七千字,还是一气呵成的。回头检查的时候,其实真正可取的也就两三千字,这个没有关系,都有一个过程,咱们慢慢的提升。

现在我们依旧来举个例子,举一个大部分人都喜欢写的爱情题材。如果我们的一个短篇小说里,故事里的主要人物是一个男性,因为对失去的感情过于执着而导致偏激,最后的结局是跳海殉情。大家注意一下,跳海殉情是我们设定的人物的结局,也就是说是我们需要引导读者去了解的人物的最终命运。但是,这个跳海殉情的场景描写,却不一定就要用浓重的笔墨。

那么按照常规的思路,这个人物的命运结局可能就是小说的结尾。好,那么我们就把它当作是小说的结尾,应该怎样去写呢?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人可能会去写他去海边这一路上的心理和状态,比如经过某个地方看到了什么景致,什么事勾起了他曾经的某些回忆。为了深化这个人物的情感,可能还会加重笔墨去描述,这样可不可以?

可以倒是可以,旧物感伤是大多数人都能够明确知道的情绪,但是既然人人都能想到这样去写他,是不是就显得特别的没有新意?在我看来,这段花了重笔墨去描写人物的回忆情节,其实就是可有可无的。怎么说呢?前面我们给出的条件很明确,这个人物的结局就是跳海殉情。那么既然他已经在去海边的路上了,说明小说的前面部分内容已经有足够的铺垫他赴死的决心。结尾的时候再刻意去描述,反而冲淡了故事本身已经营造出来的那种悲情氛围,如果前面的内容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已经足够了,这里就可以很干脆的直接结尾,他踏上了那条通往海边悬崖的路。如果是我写,可能我就写上这样一句话,这篇文章就收尾了。

但是有些作者呢,可能有一个写作的洁癖,就是一定要做到前呼后应。那么如果一定要写,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技巧,那就是对比。就是同一个人物在同样的环境下不同状态的对比。但这种表达方式必须有一个条件,就是在小说的前面内容里,有关于这个人物在同样环境中相反的状态描写。如果这里他是悲哀绝望的,那么前面的内容里就必须要有他快乐幸福的状态。但这个对比也只能是点到为止,要留下更多的空间让读者们自由发挥。

所以上面的两种对情节处理的方式都是可取的。说到这里,就要提一下我们的课程主题素材。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例子中所讲的情景描写,其实就是把筛选后的素材融了进来,根据小说的主题稍微做一些调整就可以了。

通过我们上面讲的,一个是句子里对字词的筛选和取舍,一个是对小说的情节内容的筛选和取舍,目的也就是想再一次的重申短篇小说的创作特点:它必须是自制、精炼,一点点敷衍都不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这段情节?能表现什么?对塑造人物的辅助是不是必须的?然后你自己去掂量一下,给自己一个结果,给自己一个答案。

总的来说,对于刚起步进行小说创作的,更希望能够先养成收集和整理素材的习惯,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需要有极大的耐心才能去坚持,一个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会受益终身。

当然,对素材处理的这几个步骤并不是一定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去进行,当我们能够得心应手的去做这些的时候,就可以简化它,然后形成更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关于素材所能涉及到的一些基础的东西,结合之前讲的那个跳海殉情的例子,想说一说关于短篇小说的结尾处理。

小说不是故事,故事的故事性会更强一些,起因、经过、结果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但不一定需要详细的场景描写、形象描写和心理描写等等。它是以叙事为主,只要把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交代清楚了就可以了。

而小说呢,虽然它也需要有故事性,但并不是去记录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而是通过有一个故事性的主线去塑造人物。所以相对来讲,小说的结尾是很重要的,它需要一个精彩而强大的结尾,这个结尾应该是一个比较独立的画面,这个独立性不能脱离全文的主题和脉络走向,它是一个节点,也必须是最后的冲突节点。

如果把创作一个短篇小说的流程比作一场赌局,那么结尾部分应该是赌注最高的地方,而最终的结果依然悬而未决。怎么说呢,我们构思一篇小说,应该是明确自己想要如何呈现故事的最终真相,所以我们的创作要自始至终地朝着那个终点去推进。到了结尾部分,读者已经跟随故事人物的内心世界到达这个节点了。就像刚才举的那个例子,读者基本已经知道了这个人物的命运,他将走向死亡。

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要直白地去描述这种结果,就是不要直接写他死了或者怎么死的,我们要做到的是让小说结尾的故事内容还在继续延续,而这个延续是无字的,它在读者的脑海里,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这个最终的结果交给我们的读者自己。

文学,所以为文学,并不在于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东西,乃在于作者怎样告诉我们的告诉法。

相关文章

  • 谋文攻略 第015章 小说素材是这样选用的

    作者收集的供小说创作用的原始材料(即写作素材),应该怎样筛选、提炼和使用? 凡是可能写进小说里的东西,作者收集到后...

  • 『写作』如何巧用素材,锦上添花?

    本片分两部分讲如何筛选热点及素材,如何快速搭建素材库 如何筛选热点及素材? 一 可预测的热点 一般是重大节日语,如...

  • 把好的素材用在表达精准的观点上就够了

    把好的素材用在表达精准的观点上就够了。 在选择素材时,务必结合写作需求对素材进行筛选,不要等到使用素材时再考虑素材...

  • 素材高效筛选方法

    什么是素材处理能力?我认为是筛选、归纳、提炼的能力。 万事万物,皆可输入,这是最好的事,也是最糟的事,好的是你可以...

  • 第六章(1.5)深度学习实战——利用RNN和LSTM生成小说题记

    一、选取素材 本文选取的小说素材来自17k小说网的一篇小说,手工复制小说中的题记。 小说网址:http://www...

  • 学习笔记-巧用素材锦上添花

    一个写作者,一定需要丰富的素材,这节课就讲了如何筛选素材为我们的文章添彩。 1、可预见的热点素材:比如重大节日,可...

  • 小说素材

    今天在facebook上有个匿名找人帖火了是找一个在公交车上拿着草莓牛奶的小哥哥发这个匿名帖的妹子坐公交车时,自己...

  • 小说素材

    白、黑色是视觉的两个极点,研究证实: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瞳孔...

  • 小说素材

    一人一亭一壶酒,夕阳西下几多愁? 一颦一笑一回眸,相思入骨君知否? 一字一泪一行书,才下心头却上眉头! 一朝一夕一...

  • 小说素材

    一直以来,都想写小说的,但是到现在还未动笔。 在简书上读过一些短篇小说,有的确实很精彩,有的略显生硬,但是无论怎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素材的筛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ng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