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幼儿园老师今天发信息给我,提到女儿在学校里表现太过于活跃,整天嘻嘻哈哈已经影响到了其他的小朋友,让我多管管,多约束自己。
其实,女儿的活泼好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直以来都是静不下来,但在家里摆拼图的时候却也很认真,甚至不拼好觉都不睡,幼儿园留下的作业也能够自觉的安静完成。
从幼儿的心理角度上讲,做为家长的我对其关注度不高,她不停的和别人说话,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其他人对其关注。从老师的角度上讲,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安静地坐着能够一言不发地听老师讲,显然,女儿的行为是与大环境相违背,也就成了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
女儿之所以在学校无法安静下来是有原因的,一来学校中午从12点开始午睡,一直睡到下午2点半到3点钟,几乎整个下午都在睡觉中度过,然后晩上一直嚷着睡不着。自言自语道:中午不睡午觉老师会批评,非睡不可。其实,孩子也很无奈。二来女儿常说,老师的问题我会回答,可老师就是不叫我,老师不喜欢我。针对这一点,宝爸考虑是不是因为没有给老师红包的缘故。
今天在等女儿上课间歇时,听到几个家长在议论教师节送什么给老师,都说送了东西给老师的孩子,老师对其态度会更热情,未到班级门囗,老师很远就会出来迎接。你不送礼物的孩子,老师爱搭不理,课上对孩子也不会予以鼓励,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因为老师的态度而变得厌学。
听上去像是那么回事,但我一直坚持不送红包给老师。原本教师节,用以感谢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教师们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常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可以来选择送点礼物来表示对老师辛苦的付出。但不能成为一种奢迷之风。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是构成了一个集体的一分子,如果每个人都想利用塞红包的方式来讨得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那么长此以往,做为育人的教育行业,渐渐也会是滋生蛀虫的腐败之地,又何来未来祖国的新一代花朵。
再有孩子从小在我们贿赂老师的氛围长大,幼儿园可以,小学可以,但孩子以后的路不能时刻都在我们用金钱物质的庇护下成长,我们终有无法保护她们的时刻,那一刻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灾难性的。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缩影,如果从小就培养孩子玻璃心,那以后如何应对社会上的诸多不顺与不公,脆弱只能被淘汰出局,而只有强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回到刚才那个话题,做为老师,尤其是幼儿的启蒙老师,素质也是也是参差不齐,当然我希望每个老师的初衷都是一样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而不是看你家长物质基础如何来选择如何对待你的孩子,更不应该给孩子贴标签,“好孩子”与“坏孩子”并不是因为淘气与否来界定。换句话说,是要看你有没有一颗像孩子一样的纯洁之心,有没有发现每个孩子身上亮点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有心灵美好才能发现美好,否则你用任何奖罚办法都无法阻止孩子的行为。
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理解孩子心理感受的父母和老师。
关注儿童教育的人可能大多都读过《窗边的小豆豆》一书,这本书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也就是作者本人,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在我读《窗边的小豆豆》时,女儿偷偷地凑过脸颊,问道:“妈妈,你在看什么书?”我说:“在看一个作家写的关于小时因为淘气被退学换另一个学校,而在那个学校里,有让她留下美好回忆的故事。”女儿不假思索地说:“她有像我一样调皮吗?”我说:“是的,有点儿”。女儿说:“那你读给我听听这个故事吧!”看来她对自己的行为是心里有数的。
这样的巴学园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和向往。回归到现实,我发现在中国很难再出现能够懂孩子之心,为孩子所想的巴学园了。
愿每个孩子都能遇到良师,那便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