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之打水,权当出门逛游,到山里狂放一把。
33与67路重合的站点较多,33路先到,就坐上了。行至毛家山站,见一老者费力的往车上搬了两大桶水,还有一拖水的小车,看来他是到毛家山来打山泉水的。
我问他打水的地方有多远?他说不太远。原以为他是周边的住户,没想到他一路走到了蒋家店子,我们同坐203到大溪谷。
我觉得有点儿奇怪,便问他:你住在大溪谷?到毛家山去打水?他说是。
我说我从开发区到大溪谷来打山泉水。你住在大溪谷逆行到毛家山去打山泉水,为什么?
他说毛家山的水比大溪谷干净。大溪谷是山泉在水潭里,毛家山是从山上引下来的泉水在井里。大溪谷大家都把水桶按到水潭里取水,毛家山是用水泵泵出来的水。
有道理。夏天水潭里水多,是长流水。现在水少,水流不出去,每家的水桶都按到水潭里,所以水就显得不那么干净了。
这是一个喝茶有年头儿又讲究的老者,他说70岁了,17年就住到大溪谷了。身在山泉中,却向他山觅泉水。有点儿意思。
迎面又碰上了上次看到的两手各抱一小桶水的老妇人,问她是两天喝的水吗?她说不是,每天都来。今天这是第二次来打水,就是为了走路,她也70岁了。
水潭已经缩到只能放下一只大桶的直径了。水深还可以按下桶去灌满,因为我拿的是小桶。快11:30了打水的人还不少。
有两个六十来岁的老汉像民工,说是从胶南过来的,已经来打过两次水了。民工也有时间喝茶?还是胶南村里的人?没问。
大溪谷四期东墙外的马路一侧所有的绿植都刨光了。上次见到老来俏的红枝叶想剪一根儿,没舍得,觉得它们生长的不容易。哪想到统统被刨光了呢?看看这条路的周围最多的树种就是老来俏,据说这是前市长极力推广的树种,是他们家的产业之一。其时,全市都栽种这种树,开发区更不例外。彼时,市长罹难,难道他们家曾经经营的树种也要连根拔除吗?究竞何因,不得而知。
昨天大风,今日蓝天。路边的风景还真有些赏心悦目,走走拍拍。如今北方的冬天也不是单调的光秃秃的树和松树的绿色,路边呈现的也算是五彩斑斓呢。
待在家里,每天柴米油盐,电视,书籍。走进山里,风和日丽,举头蓝天。
每周来一趟打水,为身,为心。下周去毛家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