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年申论热点详解(22)——民生工作

2019年申论热点详解(22)——民生工作

作者: 白话有无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11:02 被阅读19次

            申论备考中不建议大家死记硬背,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注重日常积累,从而帮助你在做题中写更准确的作答,同时,在写作文的时候也不会苦恼于没有素材,如果在写作中可以用到比较热的事件或者素材的话,体现你对热点的关注并且也更加吸引阅卷人的眼球。所以,要想申论取得高分,热点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有部分考生表示天天看新闻抓不住重点,没有时间。。。但是你们有大白,大白帮你们不定期总结时政热点,为了让考生更加清晰的认识相关热点,大白建议各位考生自己去查相关资料加强记忆,在此大白会把热点主题、背景、相关名言警句等给大家总结一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有想要提问的宝宝,欢迎下方留言。

            下面大白为大家解说本期申论备考热点——民生工作

            一、背景

            习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以民生为本,忠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对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保民生,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下安。民生工作无小事,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二、意义

             1.是我党的宗旨、全部工作的核心和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3.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三、目标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团结

           四、提升工作水平

            1、坚持目标与路径相适应,增强民生工作科学性。做好民生工作,必须深刻洞悉、准确把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内在联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径,保持政治定力,增强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2、坚持尽力与量力相协调,增强民生工作可行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是一种主观愿望。“量力而行”是科学精神,既积极回应群众所需,又充分考虑发展实际,绝不能竭泽而渔、寅吃卯粮,更不能乱开“空头支票”、吊高胃口,依靠实实在在的发展、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切实保障和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坚持保障与激励相统筹,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一方面,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键小事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另一方面,满足好多样化的民生需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4、坚持当前与长远相兼顾,增强民生工作持续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一方面,着眼当前,以攻坚决战的精神狠抓当前民生重点难点问题,特别要针对脱贫攻坚、环境治理、社会保障等群众当前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集中财力、物力、精力实施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生工程。另一方面,放眼长远、多积尺寸之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对改革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进行认真研究,对未来民生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进行预判,制定出民生工作的长远规划,着力构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制度体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推动民生改善从量变到质变,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公平可持续的保障。

            5、坚持局部与全局相平衡,增强民生工作协同性。做好民生工作,首先要加大全局统筹,推动城乡、行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动内地与沿海、国内与国际的协调发展。其次做到局部立足全局、服从全局,从全局谋划一域,让中央的民生决策部署兑现落实。注重用局部的发展推动全局的发展,鼓励支持部门和地方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前提下担当作为、积极探索、大胆工作,以一域服务全局,致力于地方民生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6、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增强民生工作内生性。党和政府要务实创新做好民生工作,树立“大民生观”,创造起点公平、维护过程公平、缩小结果不公平,集合民生共建共享的“最大公约数”,以民生举措的落地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预期;精心细致做好民生引导,把民生政策讲透彻,把民生举措讲清楚,把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把民生改善成绩讲到位,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培育正确的获得观、幸福观、安全观,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心态。引导人民群众牢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助力形成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共同为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而持续奋斗。

             四、民生相关论述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习近平

            扶危济贫,重在立行——习近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好循环——习近平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慎言.御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不同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思想认识的人,不同阶层的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和诉求也会不同。我们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多从社会发展水平、从社会大局、从全体人民的角度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许多是发展中的问题,是能够通过不断发展,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加以解决的。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

            这样讲,并不是说就等着经济发展起来了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发展水平高的社会有发展水平高的问题,发展水平不高的社会有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2013年11月12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53页

            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各方面,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府主要是保基本,不要做过多过高的承诺,多做雪中送炭的重点民生工作,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政府不能包打天下。要注重制度建设,花钱买制度而不是简单花钱买稳定,着力解决地区差异大、制度碎片化问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10日)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对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等方面的社会需求,支持相关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要着力保障民生建设资金投入,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

            ——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7月17日),《人民日报》2015年7月20日

            从我国实际出发,我们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收入差距拉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较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11月23日)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6年1月18日)

             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守住底线”,就是要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高校大学生生活困难补助。“突出重点”,就是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特别是要鼓励创业就业,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尤其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要抓好失业人员就业培训、再就业服务、生活救济工作。“完善制度”,就是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引导舆论”,就是要促进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预期,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同时,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2月15日)

             我国进入了社会矛盾多发期,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较多,而我们的社会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还跟不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研究人口大规模流动、利益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思想文化多元化形势下的社会管理规律,拓宽思路,完善体制机制,注重源头治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依靠社会力量,坚持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权相结合,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2月15日)

            要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现在,多数高校毕业生都想在大城市就业,找不到工作也在城里漂着,处理不好容易形成社会风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已有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尽力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同时引导和鼓励他们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创业。化解产能过剩也会导致部分职工下岗失业,要做好社会政策托底工作,保障基本生活,同时谋划在先,加强技能培训,促进转岗就业。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10日)

            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让农村留守人员生活得踏实、安全、无忧,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基层党委和政府的重大责任。要抓紧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围绕留守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业、卫生健康、思想情感等实施有效服务。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81页

            我国老年人口增加很快,老年服务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在北京市看望一线职工和老年群众时的讲话(2013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9日

            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多一些雪中送炭,使各项工作都做到愿望和效果相统一。

                  ——在浙江调研时的讲话(2015年5月25日-27日),《人民日报》2015年5月28日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要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消除隐患,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安定有序。

                 ——在江西调研考察时的讲话(2016年2月1日-3日),《人民日报》2016年2月4日

    更多资讯和相关解读欢迎订阅关注、赞赏、留言,你的赞赏、我的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年申论热点详解(22)——民生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pa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