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儿子班主任布置了购买并阅读三本书的任务。这三本书分别是《外公是棵樱桃树》、《昆虫记》和《爱的教育》。后两本家中已有,于是我上网去买《外公是棵樱桃树》。在搜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苹果树上的外婆》。第一感觉是这两本书是同一位作家所著,然而这不是事实。"外婆"一书是德国人所写,"外公"一书是意大利人写的。由于这两本书的书名相近,故事内容也相近:主人公的外公外婆都过世了。于是我买下了它们,打算让儿子同一时期读读,有个比较的体验。
在儿子读《外公》的时候,我自己阅读了《外婆》。《外婆》读起来很轻松,小男孩安迪的奶奶外婆都已过世,他羡慕别人有奶奶,他羡慕别人有外婆,于是他坐在他家院子的苹果树上幻想出一位风趣幽默、勇敢无畏、特立独行又见多识广的外婆。这种幻想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经历。有的孩子幻想出一个朋友,有的孩子会幻想出一位老师,还有的孩子会幻想自己做出了一些神奇的事儿。所以孩子们读本书的前半册应该很有代入感。
当然,鼎鼎大名的故事不会一直沉静在幻想中。本书的后半册通过隔壁搬来了新邻居--一位和善的老奶奶将安迪从幻想世界中带回了现实。而安迪在帮助老奶奶的同时觉得自己被需要,从而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了解到原来被大家所讨厌的邻居夫妇也不是那么不合情理。当我们以为故事到此为止时,作者又通过老奶奶之口--“安迪,为什么你不可以既拥有幻想中的外婆,又拥有现实中的奶奶呢?”--让安迪从没有外婆奶奶到全都拥有的大团圆结局。我喜欢这个结局,不仅仅因为双丰收,更是因为“老奶奶”(其实是作者本人)对孩子儿时的幻想的认可与鼓励。很多时候,大人们害怕孩子们漫无边际的幻想,怕孩子沉湎其中而耽误了现实生活。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恐惧,现实和幻想未必就如同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
《外公》一书虽然也是以第一人称来写,但明显是以回忆的方式,与《外婆》的正在进行时不同。读《外公》一书,我们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书里不时流露出的父母之间的夫妻矛盾,婆媳矛盾,外公和妈妈之间的父女矛盾,让小男孩托尼诺的心灵不时受到冲击。但和外公外婆的生活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外公的照顾和教导,让托尼诺感受到了母鹅阿凤的感情,学会了爬树,倾听到了树的呼吸和笑声。这种生活很有我们中国“道家”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般的生活味道。《外公》一书没有《外婆》一书那么烂漫的气息,很真实,真实到了将生活中许多苦痛都展现在我们眼前。书中后面的情节--托尼诺为了不让修路工人砍树,为了保住外公的樱桃树,他毅然爬到树顶,坚守在树上,直至市长到场妥协为止--更是将生活的磨难推至顶峰。
在苦难中,小男孩托尼诺变得勇敢,在苦难后,他的家庭生活变得平静,甚至多了一份难得的温馨。故事从回忆开始,到历经磨难后的宁静结束。一路读来,泪水多于欢笑。我诧异老师为何不推荐《外婆》一书,而是推荐了《外公》?当然《外公》一书是难得的好书,它更能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苦与乐的两面性。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外婆》的浪漫主义色彩不是更明亮?且书中文字篇幅稍短,插图又更富情趣。
一向很听老师话的儿子已经读完了《外公是棵樱桃树》,他现在要读《苹果树上的外婆》了。那么,儿子读《外公》,读到了什么呢?什么时候有空,我想去问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