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32122/81245a7875e7dea8.jpg)
前言:
这个书也是看了上一本《回家》丹尼斯.博克[加拿大]之后才选定的,以后就暂定先读这一系列的书,两本下来虽说读的不深,但还算收获颇丰,最主要是他的篇幅、厚度的格外的合适。
故事点评:
在长篇小说《麻木》中,罗马尼亚 小说家弗洛林.拉扎雷斯库,运用极简主义手法,凭借深刻的洞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以略带苦涩的笔调,通过对日常细节和生活场景的艺术结构,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精准发掘,成功地刻画了多个地位不等、兴趣不一、性格迥异的任务,深层次揭示出人们内心的迷惘、关乎生存最基本问题的小说。
故事情节:
小说情节主要围绕两个主人翁展开:埃弗盖尼和瓦莱莉娅。他们两个都处在人生的关键转折期。
过了不惑之年的埃弗盖尼大学毕业后浪迹社会,虽然进行多次创业的尝试:包括养蜗牛、开书店,但仍一事无成,没有家,没有工作,没有房子,换了数十个房东,最终寄宿到瓦莱莉娅家。尽管如此,他渴望通过文学之路取得辉煌的梦想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盼望着通过出版一本书找到生活的意义,体现其生存的价值。经营旧书店是他唯一的生技,但是,由于水管爆裂,所有的书一夜之间在他租住房子的地窖里被淹泡,冻成大冰坨,使它不得不关门歇业。而此时,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仅有的积蓄也所剩无几。再此情况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完成大学时代留下的一个梦想——向他的朋友卡西米尔一样,写一本书。可是,尽管他整日整夜把自己关在屋里,但一坐到电脑前就是想短路,灵感全无,他面前摆放着的始终是白纸一张,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而计划中的小说迟迟未能完成。此外,他还时不时地找到恐惧症的侵扰,受尽了不仅他自己说不清,就连医生也道不明的病痛的折磨,因为每次恐惧症犯了去检查都是身体各项指标处于最佳状态。最终,他把自己的病症归结为麻木,“一种身体和思想的麻木”。尽管他为自己写不成小说编造了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最终还是凑了一本出版了。当然,他出版的不是自己想要或朋友期待的小说或散文,而是无奈中把一些照片和以前写的17首诗通过放到自己,减小纸张等方式拼凑出100页的诗集。诗集也不是通过正规的出版社,而是到城里自己出钱复印的。
曾经作为生物老师的瓦莱莉娅刚退休不久,属于精力充沛、不甘寂寞、乐于参加各类社会活动的知识分子。尽管已步入老年,但不服老,组建了一只老年合唱队,以充实退休后的生活。但是,岁月始终要留下它的痕迹,谁也改变不了,这是客观规律。瓦莱莉娅开始遭受病痛的折磨,从起初遗忘一些小事,到后来遗忘物品名和刚刚做过的事,甚至把埃弗盖尼名字认错,最终确诊出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她的母亲也是因为这个病受尽折磨而死的。从那一刻起,似乎一起都垮塌了。瓦莱莉娅从一开始拒绝承认事实,到后来试图通过各种方法与命运抗争,如回避亲友、剃光脑袋、出游阿斯托山,但最终还是倒在丢失的意识和记忆中,彻底的被看得见,但不会采取任何措施的上帝抛弃。
瓦莱莉娅病情的发展也是周围的人受到了影响,他的女儿默德琳娜担忧的观察着母亲病情的发展,而与埃弗盖尼的关系成了她唯一的支柱,这种关系也随着她母亲病情的加重变得更加紧密。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瓦莱莉娅和埃弗盖尼一样,遭受的同样是“麻木”,也就是是思想的麻木,记忆和意识的丢失。这些所有的症状更多的是来源于他们内心感到的恐惧和对生活无意义的反应。
如果你对周围的世界稍加留意,你会发现,像埃弗盖尼那样失意落魄、贫困潦倒的作家,像瓦莱莉娅那样患上可怕的、不可逆转的疾病的老人,像珍那样不错过任何招待会而出席所有文化活动的流浪汉......随处可见,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部分语录:
不管怎样,我确信,一个万里之外的人和我们至少有相似的爱情、离别、忧伤、孤独,友谊和背叛,勇气和怯懦,恐惧和喜悦。
恐惧是唯一一件让你无法摆脱的东西,不管你做什么,即使你完全失去了记忆,因为恐惧存在于你的身体里,一直扩散到你的每一个细胞。
艺术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当你试图控制一切,他会从你眼前逃脱,然后连你自己也在操作时意识不到,也被刻录在了实体上。
这是失败者的借口,谁都想成为艺术家,但都没有时间,如果真的敢兴趣,找时间啊。
现实中,文字叙述的东西与拍摄记录的完全不一样,文字会篡改故事,当然,他也可以比实际发生更加精彩;相反,照片永远不会欺骗你,他总是把一个人在某个瞬间看到的东西永远定格在现在时,没有叙述者有时乏味而无用的点评。
记忆就像一潭有时候特别浑浊的深水,有时候你说你看到了,或者通过它看清楚了,但即便如此,你也不能说你看到了底部,你只能看到表面平静的生活,然而你永远都不知道某个深度后藏匿的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