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生活,慢慢记录,慢慢回味】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来北京之前,夫人就告诉我,“去北京一定要去恭王府看看”。
我们从故宫东华门路步行到南池子大街后,准备打车前往恭王府。上出租车后,司机听说我们要去恭王府,就说那边有外事活动封路了,如果要去得坐地铁过去。于是,我们沿南池子大街走到天安门东站,乘坐地铁1号线至王府井,换乘8号线至刹什海。出地铁后,我们开着导航穿过几个胡同,来到了恭王府门前。
王府从外面看,不像皇城那样的高耸宏大,明显要低调很多,但低调中也透露着奢华。王府门口的小广场上有一对石狮,门廊有9间房屋组成,中间3间略高,是王府大门,也是王府主人和王公大臣的行走通道,两侧房间略矮,是级别低的官员和府上管事人员行走的通道。
恭王府大门王府的首位主人,是我们大多数人从影视剧里了解到的和珅和大人。影视剧里,和珅与刘墉、纪晓岚斗来斗去,还总是被他们二人捉弄,感觉这个大贪官、大坏人被整,看着很是解气。
在这里,我们又听到了不同的版本。和珅不是影视剧里王刚老师那样的矮胖,传说他身高一米八+,长的还很帅。
和珅画像和珅童年是非常悲惨的。他3岁时母亲去世,9岁时父亲亦因病去世。和珅学习能力超强,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通读四书五经,但参加科考却未取功名。22岁,他承袭三等轻车都尉,被授三等侍卫并挑选为补粘杆处(挑门帘窗帘)侍卫。23岁,因其才学出众受乾隆赏识,做了乾隆的仪仗队侍从。25岁,提升为乾清门御前侍卫,兼副都统后骤然升为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30岁,授户部尚书、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和议政王大臣。
和珅初为官时,其善于打交道,在清朝的外交事务部门担任重要职位,连英王特使也对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赞赏。乾隆帝对其更是宠信有加,并将女儿嫁给了和珅的儿子。
随着和珅权力的增长,其私欲也日益膨胀,他利用职务之便,大肆结党营私、聚敛钱财,给清廷财政造成巨大的损失,是乾隆后期政治混乱、吏治败坏的重要原因。和珅49岁时,乾隆帝驾崩后,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并以一条白绫赐其自尽。(公职人员当自省、自警,别忘了初心,迷了方向,最终给他人做“嫁衣”还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王府在和珅死后,被嘉庆皇帝赐给庆王永璘,改名为“庆王府”;道光三十年,奕訢奉旨分府,咸丰二年四月,奕訢正式移居此府,府名改称“恭王府”。
恭王府平面图和卫星图王府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园区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王府中路主要为银安殿和嘉乐堂,主为祭祀之用;东路主要为多福轩和乐道堂,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訢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锡晋斋即为恭王府“楠木殿”。
府邸最深处建有两层的后罩楼,又称藏宝楼,其后墙一共有44个什锦窗,相传和珅可以根据窗户的形状,来对应宝物的种类。
藏宝楼后罩楼(藏宝楼)的后面是花园部分。花园名为萃锦园,园内建筑也形成中东西三路,园中散置了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园区内“西洋门”、“福字碑”、“大戏楼”合称恭王府三绝。府内满园“福”字。多达一万多个,与康熙“福字碑”共同组建恭王府“福”文化。
天下第一福恭王府,可以说中国传统建筑群落的一个典范,浓缩着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确实值得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