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之为知之1

知之为知之1

作者: 捉阳光的女孩 | 来源:发表于2017-11-09 15:39 被阅读0次

《苏菲的世界》还没读完,可以说刚开始吧,但是还是忍不住想发文与众位分享。在苏格拉底这一篇中,提到了四句话(今日先提两句)我觉得在这里,用标题这句话来概括,或许会更好地让众位理解。

1.是否有人天生就很害羞呢?(由于这句话出现在同一篇中和标题联系不会太大,但十分有趣,在此分享)

很多人都很内向这或许是个人性格,但是内向=害羞吗?内向的人或许在家里不愿倾诉,在外面不愿开口,总是自己一个人,在心门外上了一把牢牢的锁。而害羞的人,在家里可能与家人谈笑风生,和好朋友等也能侃侃而谈,但是一遇到大场面或和外人谈话,就显得焦虑不安,说起话来满脸通红,结结巴巴。显然,两者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害羞不是性格,是我们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做某些事情受到了社会规范的制约而不敢去做而造成的。《苏菲的世界中》是用女子不在光天化日之下洗澡这个例子来说明的,确实是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正是因为女子若是露脸与各种陌生男子见面在古代是不符合礼节的,所以就已经形成了遮脸的习惯,久而久之,便害羞见面了。当然了,如今思想开放,害羞就不止提现于此了。

2.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作为一名优秀的哲学家,他将自己的智慧与知识不是用口述的、教授的方法来教别人,而是用不断提问,即便是在任何人看来都很简单的问题,他也追问到底。他曾这样评价自己:“雅典就像一匹驽马,而我就是一只不断叮它,让它具有活力的牛蝇。”这句话恐怕不难理解吧?苏格拉底通过不断地发问,并不是有意让人难堪,而是通过发问的方式使人不断地思考,而非局限于曾经那种约定俗成的观念之中。谈话是一种艺术,这个观点体现在苏格拉底身上就是100分,他通过交谈,不仅在别人身上学到东西,也帮助别人引出正确的思想。

很多人总是害怕自己会被嘲笑,就会不懂装懂,夸夸其谈。事实上,想要避免在智者或者无知者面前出丑,那就是不被问倒,前提是不断学习,给自己灌输知识,充实自己,这样内心才会真正的丰盈,而不是靠嘴上说,成为被“牛蝇”叮的破蛋。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不懂就问,问了还要思考,总结,这才是学习的完整步骤。

相关文章

  • 知之为知之1

    《苏菲的世界》还没读完,可以说刚开始吧,但是还是忍不住想发文与众位分享。在苏格拉底这一篇中,提到了四句话(今日先提...

  • 孔子对子路的教诲,有则改之!

    子曰:“由[1],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每日一练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论语为政篇第十七节(33)

    文/冬至 【原文】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

  • 论语为政第十七章

    【原文】 2·17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

  • 准备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一直练到知。

  • 知之为知之

    3.8《论语》知之为知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勇于承认。 对于这句话表达的和品...

  • 《论语》学习日常33

    《为政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孔...

  • 学习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对子路说,我来教你怎样求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说知...

  • 每日名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之为知之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xm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