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疗愈原生家庭之痛,做自己人生的大女主

疗愈原生家庭之痛,做自己人生的大女主

作者: 蔷薇的书房 | 来源:发表于2022-08-23 20:30 被阅读0次

    鲁迅说:“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可是,真正能让孩子们有如此感受的父母,凤毛麟角。我们更常听到看到的,是各种关于原生家庭之伤、亲子矛盾之痛的故事。

    家庭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当我们走出家门远离它的时候,会想念它的温暖,可是当我们回到家中时,温暖的感觉又总是那么短暂,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矛盾和争吵。

    有个网友控诉说,她曾经因为生病体重暴涨,她的妈妈在明知道原因的情况下,每次看到她就叫她“大笨象”、“死肥猪”,还把所有不顺利的事情都“归功于”她的胖。

    工作不顺是因为她胖,恋爱失败也是因为她胖,连她妈妈在外面打麻将输了也是因为她胖!总之,胖就是一切的原罪。她的生病不仅没有得到妈妈应有的关怀,反而是无底线的打击。


    母爱的羁绊:金句1.jpg

    那位网友说,那是一段很长很心酸很艰难的时光,她感觉在妈妈眼里,她变得不漂亮了就似乎不配活着,她曾经无数次幻想着,如果自己从未出生过该多好。

    也不是没和她妈妈沟通过,但她妈妈理直气壮:你是我女儿我才说大实话!我都是为你好,省的你不知道实际情况,不知道自己究竟胖成了啥样!

    她尝试过离开妈妈独自生活,可是分开一段时间后,她又会很内疚,觉得自己不该把妈妈扔在一边孤孤单单的,毕竟在她爸爸离世后都是妈妈辛苦抚养她长大。

    这位网友的妈妈的确是极端了些,但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挣扎在对母亲的怨恨和内疚之间找不到出路的朋友们其实很多很多。美国作者卡伦·安德森在《母爱的羁绊》中也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那时,我八九岁,我在母亲的陪同下去看儿科医生。当我们回到家时,她对我的继父说:“医生说她很胖。”从那句话里,我听到了嘲讽、恐惧和厌恶。
    在我12岁时,母亲开始让我节食。我现在重读自己高中时写的日记时,能看到里面充斥着自我贬低的残忍句子——我是如何觉得自己像头猪一样我又是如何因为自己吃得太多而痛恨自己。

    卡伦·安德森说,这段经历只不过是她和她母亲之间冲突的一个小缩影,她曾经深陷在这种不健康的母女关系中无法自拔。那她后来又是如何走出泥潭的呢?


    母爱的羁绊:金句2.jpg

    《母爱的羁绊》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疗愈原生家庭之痛,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公。在这本书里,作者在讲出她原生家庭之痛的同时,也讲述了她从这种痛苦之中走出来的过程和方法。

    走出原生家庭之痛的方法分为三步:保持觉察,建立界限,疗愈之法。

    保持觉察:你心中有没有一根让自己疼痛不已的“刺”?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手臂上扎进一根尖刺,任何触碰都会让他疼痛难忍。他害怕这种疼痛,所以他拒绝任何有可能碰到这根刺的活动,也不允许任何人触碰到它。

    这个人很傻对吗?他直接把这根刺拔掉不就好了吗?身体上的刺很容易处理,那扎在心里的刺呢?心里的刺引起的疼痛一点也不逊色于身体上的刺,也不容易“拔”掉,甚至我们常常都意识不到自己心里有根刺。

    如果你也有每次想起都会感觉痛苦的事情,或者每次听到就觉得特别讨厌特别生气的话(比如我就特别讨厌听到身边的人说“看你这次能坚持几天”这句话),这就是属于“刺”了。怎么拔掉呢?

    我觉得首先就是要保持觉察,这也是应对不良情绪最重要的环节。只有清楚地了解了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才能更好地找到处理它的方法。

    感知自己的情绪之后,就要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可以做几次深呼吸,也可以将手放在心口上(这是一种让杏仁核迅速平静下来的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杏仁核就是负责战斗、逃跑和冻结反应的“本能脑”)为自己创造平和的心境。

    然后想一想:哪些是自己能够控制的部分,哪些属于不可控范围。对于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我们尽量做好就行了,不属于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就随他去吧!反正天也不会塌下来。

    母爱的羁绊:金句3.jpg
    建立界限:成年人的世界需要各自的“安全范围”

    那些日子过得平静自在又舒心的人,大多都拥有自己强大且合适的界限。界限是我们为自己建立的“安全范围”,它可以保证我们的生活不被过分打扰。

    前文故事中的那个母亲说女儿是“大象”“胖猪”,这就是很严重的越界了。试想一下,如果是除了母亲以外的其他人说这样的话,女儿会是什么反应?我想,大概率会翻脸、骂回去,甚至“掌嘴”!

    可是,当说出这些侮辱语言的人是自己的母亲时我们又能怎么办?生气翻脸有可能,但其他比较激烈的反应肯定是不会有,因为在我们从小的孝道文化里,“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是任何一个孩子都听惯了的。

    在我们意识里,父母具有天然的权威,要在父母面前建立界限,的确是比较难的。但是好在,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已经有了很完善的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好的沟通方法来建立起这条界线。

    《母爱的羁绊》中给出了两种可行的沟通方法。一是“请求-结果式对话”,即要求对方不再做侵犯你界限的事情,否则我会怎么做;二是“请求-益处式对话”,即如果对方停止做那些冒犯界限的事情,你们的关系会获得什么样的改善。

    没有界限感是长期的习惯形成的,要建立起界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保持坚定和耐心,就一定可以做得到。

    母爱的羁绊:金句4.jpg
    疗愈之法:写下来的力量

    我自己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说是日记,其实并不是每天都写,基本上都是在闲来无事时,或者情绪有很大起伏(大部分是悲伤、愤怒或难过、无助的负面情绪)的时候写的。

    到现在大概写了有七八年了吧,已经写满很多本了,我把它们锁在一个箱子里,偶尔会拿出以前的日记随便翻翻。有时会觉得很惊讶:还发生过这种事?(当时)我怎么那么蠢/脆弱?

    我发现,日记里的很多事现在都已经不记得了,也有隐隐约约想起来一些的事情,但当时写下的情绪和感受全部都消散了。我写日记有时候会哭,边哭边写,以至于本子上留下一些被眼泪滴下来蕰湿过的痕迹。这些痕迹和写下来的感受都证明了我当时的“痛不欲生”,可当时过境迁,我竟然都忘记了!

    也许这就是“写下来的力量”吧!书写本身就是一个调节情绪的好方法,用文字表达的方式能够给情绪提供一些“缓冲”,可以让我们更平和地去面对当下的情绪感受。

    《母爱的羁绊》作者也很提倡这种疗愈方式,书中许多章节后面都有个“写作框架”,这个“写作框架”也是这本书提供的“疗愈原生家庭之痛”的方法之一。照着做,我相信这样能帮助我们快速地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写在最后

    大家好,我是蔷薇,一个爱读书爱分享、长期致力于女性成长的宝妈。如果你也正深陷原生家庭之痛,希望能找回属于自己的生活,欢迎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给我,大家一起互助互暖,携手同行。

    毕淑敏说:“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在所有关系中,你和你自己的关系最为重要。它是关系的总脐带。

    最后,愿我们都能处理好所有亲密关系,拥有一颗坚定的心,做自己人生的大女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疗愈原生家庭之痛,做自己人生的大女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yg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