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田园著陶色 隐逸为素心

田园著陶色 隐逸为素心

作者: 道之可道 | 来源:发表于2019-11-07 09:54 被阅读0次

原来,陶渊明是个素心人。今日始见此词,便一见倾心。“素心人”,言心之少欲而从容,安宁而远俗。“心远”矣,故可心素无挂碍,无杂尘。思之极妙,亦羡,终敬。

提及陶诗,眼前便有田园风光。田园,因陶潜而名,陶潜,因田园而安。品之,陶诗一派“温敦气象”,极少“金刚怒目”,极少“引吭高歌”。其诗,大多呈悠然之态,自在之欣,平和之色,大悟之彻。田园生活,在其笔下竟然欢乐如斯,即便艰辛,亦窥自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劳作的辛苦有晨光、月色为伴,增几分闲适与惬意。心之家园,心之所向,心之所安,辛苦中有依托,辛苦中见浪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诗在后世人眼中几乎等同于道家之境,自然而然,随心而见,境界之高远,非素心不可得也。

在满世皆觉怀才不遇,隐居南山以求加官之曲径的晋时,陶渊明将归隐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这是他的起点,亦是他的终点。无欲无求,故能心安。观乎世人,几人心净如此?汲汲营营,如苏轼所言蝇头小利亦成众势所趋,心小的连根针都容不下,安求其能容人容世容自我哉?惟忧惧现色,坐卧不安,终日算计,算得个天地无光,人世无情,自我无安也!

呜呼!陶渊明亦曾感慨“人生实难,死如之何!”而终安于其南山之隐,“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此宅之所在,即心之所在。问世人躁动之心可有归处?归去来兮,何不委心任去留?且请多思!

鲍鹏山将陶渊明的生活概括为“艺术化的生活”,他说这种生活指向美与和谐,在被道德绑架了太久的当下,我们或可好好想想陶渊明的这种生活的艺术和艺术的生活。

悠哉,陶园色;美哉,素心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田园著陶色 隐逸为素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ym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