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张票,一场电影,一声叹息。
《我不是药神》让我想起了“道德两难”,充满了各种冲突话题,心里憋屈得很。
认知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两难法”: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
病妇的丈夫汉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汉斯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汉斯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
你是如何想的: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
5、汉斯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为什么?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
我总觉得:问题不是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才是问题。
慢粒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同时使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肝脾肿大及各器官浸润症状。
对于慢粒白血病来说,他们面对着类似的两难问题:趋避式冲突——吃瑞士发明的格列卫吧,太贵了,不吃?只能等死!套用电影里的话“要么病死,要么穷死”。
印度仿制版格列卫的出现,解决了他们的问题。
但是背后的责任反而跳到神油贩子程勇的身上了。
卖假药的张院士威胁他:不给代理权就报警。
坐牢 or 挣钱?That is a question,趋避冲突之下,他露出了懦弱的一面——你们都有病,我没病啊!
言下之意:我没有责任或义务继续做。
在人性面前,任何的道德仁爱都显得苍白无力。
拿着张院士给他的钱,他逃开了。但是他快乐吗?
不见得。
哈腰点头,面对甲方不耐烦的汽车喇叭声,他失去了当时在酒吧为思慧一掷千金的豪气。
现实与良知的矛盾,吕受益的死让他回归了人性,即使游走在法律的边缘,但他很清楚,他选择了良知,即使最后被警察抓了,一脸的淡然,只是伤心被警察抓回来的拿了药的病人们。
整部电影,一直都在充斥着各种趋避冲突。
曹斌,选择法律,还是选择人情?法真的大于情吗?
牧师,是选择信仰,还是选择活着?
金毛,是选择信任,还是选择隔离?
……孰轻?孰重?
看了,实在不好受。
但是,不要忘了拍摄者的初衷——
文牧野说,他希望电影英雄的出现,可以影响更多的人。
这个世界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只要你我都“多事插一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