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做菜的契机是?”
“被逼无奈,北京的东西太难吃了”
上大学前一步都没有离开过广东省的朱力安,在北京遇到了吃的问题。
当然也可能只是饭堂手艺欠佳,总之后来连着吃了两年的水饺。因为思考吃什么也是浪费时间,都难吃。大三之后搬出了学校宿舍,开始放飞自我地改善伙食。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女朋友去年情人节送我一个泡菜坛”
“是要表达某种不满?”
“有可能”
一般来说需要秋水梨,韩国鱼露韩国虾酱和专门的辣椒粉,但是我懒得出门,改用普通鱼露,咸虾和荸荠以及普通的辣椒面。
只要把米饭打成浆拌进去,就能产生那种乳酸菌的味道。
红陶制的四川泡菜坛里现在放着韩国辣白菜,是按照一本烹饪书上的菜谱略微调整做出来的。
除了土制泡菜,酸奶和鲜牛乳芝士也在他的DIY清单上,最近还添置了制面机和绞肉机。
总有人问我是不是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事实上我只是比较喜欢自己动手而已,就像拼模型一样,更好的是折腾完还能吃。解决食安和肥胖问题算是些附带好处。
对于食安问题他則是认命的。
各种品牌也只是拥有屠宰和包装流水线而已,饲养户喂什么料给什么药,目前监管也很有限,没什么讲究的意义,朱力安说他看得很开。
大学就读的电影美术专业,练就了从搭房子到仿造古董的各种手艺。
国内舞美和好莱坞当然有差距。
比如说一个流血的假伤口,对面有现成的伤口零件可以买,枪伤的刀伤的横插竖插各种各样都有卖。这边要从零、由倒模做起。
其实还不错,这种从零开始的手工艺让我有一种贝爷的感觉。
大概他做菜风格也延续了这种习惯,时不时还会有盆菜烧肉叫花鸡这类工艺繁复的。
广东菜是他做得最多的,但泰国菜越南菜和各种其他菜系都有涉猎。家里很多的菜谱都是在旅游的时候带回来的,还有咖喱酱和棕榈糖豆饼这类当地食材。
用饮食来作切入角度看世界很有趣,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咸。
像醋是酿酒失败的副产品,西方有葡萄酒醋,中国用米酿酒于是有米醋和陈醋,而东南亚虽然有棕榈醋但用的不多...
“为什么?”
“因为有青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