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末世绝唱:忧患情殇李义山

末世绝唱:忧患情殇李义山

作者: 唐都浪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4-02 00:32 被阅读0次
此情可待成追忆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一李商隐:登乐游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一李商隐:锦瑟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一李商隐:无题之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一一李商隐:无题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一一李商隐:无题之三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一李商隐:夜雨寄北

一、李商隐诗意的忧郁之美

即便不知道李商隐的人,也都知道他脍炙人口的诗句。

前面论红楼梦时已多次证实,李商隐是曹雪芹最难忘怀的大唐诗人。尤其是红楼众钗作诗论史的情节,李商隐的诗典被曹雪芹时时提及并引用。甚至红楼悲剧的人物形象,几乎都能感知李商隐诗意的忧郁之美

李商隐擅长七律。他的七律诗采韵精准,对仗严格;引典精辟,寓意深奥。尤其他对历史典故的寓意多有独到见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原本就有以史为鉴的宗旨,故对李商隐情有独钟。相较其他诗人,李商隐做为李唐皇室旁系的一支远脉,与前面的李贺一样,对大唐江山多少怀有特殊情感。他们对大唐王朝末世命运,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李商隐的出身特征,间接地为红学索引家悼明排满之论提供依据。做为中国文化血泪史诗《红楼梦》所体现的强大末世情结中诗意般的逻辑阵势,与李商隐诗作浓烈的忧郁之美存在不可忽视的渊源;从文学审美角度而论,红楼故事的悲剧,是对李商隐诗作忧郁之美的继承和弘扬。

李商隐的七律诗,很多名篇和佳联绝对,是后世传唱的经典。尤其是他的情怨类诗作,几乎全是歌咏爱情的绝唱。李商隐诗作经典的精妙,更在于他不仅是对爱情的讴歌,同时又是喻政、喻理、喻世的杰作;不但包含对世事情理的探索,而且隐含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艺术特征,更加奠定他在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地位。

李商隐的诗用典较多,后世评论多有隐僻之嫌。其实是误解。原因如下:普通读者对历史典故和其背景不详,所以对典故的意义和价值取向缺乏深刻认识。其次,普通读者很少有李商隐那样曲折艰辛的人生阅历和情感经历,故而难以从历史典故的意义和寓意中获得共鸣。

以上为李商隐诗作隐僻之说的真相。但却恰好见证同样精通经史、人生阅历和情感经历曲折艰辛的曹雪芹,之所以会对李商隐情有独钟。

二、李商隐的苦悲人生经历

李商隐,字义山;祖籍河南焦作或荥阳;出生于812年前后,与温庭筠同庚,比杜牧小十岁左右。出身于小官吏家庭;祖上、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县令、县尉、参军、侍御史之类的地方官吏或朝廷命官。大约十岁左右父亲逝世,他不得不过早地担负齐家的责任。少年的不幸和孤单,注定生活的艰辛和求仕之途的曲折。

皇帝治下的宗法社会,尤其是腐朽衰败的王朝末世,文化人的求仕手段,主要依靠科举考试和官场人脉。宗法人情社会,人脉尤其重要。李商隐求学求仕,不幸遭遇大唐王朝末期的牛李党争时代。这种糟糕的历史条件下,性情纯洁天真的诗人,往往会平白无故遭受更大不幸。

命运的天秤,似乎向他有过多次倾斜。青年时期的李商隐才华出众,求仕之初得到两个政坛贵人令狐楚、王茂元的先后眷顾;而这两个贵人的特殊身份,对他以后的人生命运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令狐楚,时任大唐天平军节度使。所属政治团队,是以牛僧孺为代表的庶族政治集团之牛党;令狐楚是牛党要员。所谓节度使,是唐宋时期地方行政建制,约等于现代副省级的行署,今已取消;下辖若干州县,掌管辖内军政民生诸务。

唐代天平军节度使辖地,大约在如今河南濮阳与山东荷泽一带。令狐楚是晚唐地方军政大员。求学期的李商隐约十六七岁,因文采出众得到令狐楚父子的关照。他还向令狐楚学习文章,建立师生之谊。经过多次应试失败的李商隐,由令狐楚举荐,于二十五岁进士及第。

以所属政治团队论,李商隐应当归属牛党无疑。中进士榜,仅是获得求官的资格。倘若要正式做官走入政坛,还得官场权要的保举。不幸的是,李商隐在没有做官之前,令狐楚逝世;牛党的靠山倒塌。

令狐楚逝世之后,李商隐经人引荐,接受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做了幕府。泾原节度使辖地,在如今甘肃平凉与宁夏固原一带。王茂元赏识李商隐的才能,并将女儿许配给他。这桩婚姻,决定了李商隐悲愤、幽怨的人生前程。

泾原节度使王茂元,是李德裕为代表的士族政治集团之李党要员。因此,李商隐投奔王茂元并与之结亲,在牛党成员看来,就是他对恩师令狐楚的背叛。儒家治下,这是比较要命的问题,事关所谓立场和操守。如今称作站队。

更为不幸的是,正当牛党李德裕在朝堂掌权的三四年,李商隐母亲病故。他不得不依照皇帝和儒家规定的法则,回家为母亲守孝三年。因此,李商隐错过了在政治领域施展才能的大好机会。三年之后,守孝期满回到朝堂岗位;正当要支持李德裕大展宏图之际,政坛斗争牛党击败李党,李德裕集团失势;李商隐受到牵连。

不幸接连而来,似乎在考验李商隐。不久他的岳父王茂元辞世,已归属李党的李商隐,两个政治靠山再次倒塌。经过两次较大不幸遭遇,李商隐略有归隐意识。但他并没有气馁,又通过考试升迁,在朝堂和地方担任过几个微职。

牛党对李党的持续打击,让李商隐屡屡遭受排挤。几乎心灰意冷的他,决定跟随一个失势的李党成员,远赴岭南蛮荒之地的某节度使就职。但不幸接踵而来,这个李党要员很快遭到牛党的罢贬,李商隐不得不再次归闲。

这段时期,他担任过周至县尉、秘书郎等微职。接着,李商隐接受武宁军节度使的邀请,去徐州做幕府。这个地方大员很器重他。但不到一年,这个地方节度使辞世。李商隐又一次失意。他的仕途何其不幸呢?

更不幸的打击接二连三袭来,正当李商隐壮年之际,爱妻王氏逝世。家庭婚姻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商隐的人生情感命运,为何也是何其不幸呢?

官场友人似乎并没有忘记他,没有忘记他的盖世才华。就在当年秋天,他被西川节度使聘用,前往四川就职,并在此生活四年。

这位友人上调回京之前,出于照顾之情,安排他做了一个管理盐铁政事的官员。这是个收入不错的职务,对于终生潦倒的李商隐来说算一个安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是两句最能体现李商隐末世忧患情怀的绝唱。生命最后时期,那种貌似不错的光景仅仅持续了三四年之后,李商隐在家乡闲居之际病逝,终年四十六岁。可以想象:那夜定然风雨呼啸,天地同悲。继柳宗元之后,晚唐文坛的夜空,又一颗耀眼的明星悄然陨落。

三,李商隐诗句的艺术风格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李商隐在逆境中不断拼搏努力的人生写照。李商隐短暂的人生,万分曲折辛酸。几乎时时受到不幸命运的打击折磨。幼年丧父,青年丧母,中年丧妻。并且于事业之途,赏识关爱他的师友和亲人接连遭遇不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不幸特殊的人生际遇,接二连三打击他的意志,摧残他的身心。如此之多的不幸,是形成他诗作风格的现实因素,是他于接连不幸之中憧憬美好的动力;自强不息地努力拼搏,最终锻炼而成浓郁的忧郁情结和隐含其中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及折射的大爱情怀和奉献精神。

难能可贵的是,李商隐虽然时时抒发自己的忧怨之情,但并未因此消沉。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他把自己的不幸化作对事业不断追求的顽强精神;再化作对爱情无比忠诚的坚贞情操。

尤为精妙的是,他那些精美绝伦的诗句,不仅仅是对爱情的讴歌,更是对世事和情理真谛的求索。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是天生灵性的稀世才子,他十分看重人生情感。对爱情真谛的求索,是他的智慧源泉所在。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这两句诗所引之典,是汉魏时期两个有关情爱和爱情的历史典故。后句的魏王,是指曹植。曹植与宓妃的爱情故事和因此遭受嫡庶权力制度迫害所带来的情感挫折,激发他创作成《洛神赋》而扬名青史。曹子建的洛神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发掘、向往、歌颂自由平等爱情的超级杰作。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与曹子建相似之处是:李商隐与王氏的婚姻也影响到他已基本稳定的政治前程。但李商隐并不在乎感情之外得失。从这些美妙绝伦的爱情诗句观照,他们是十分恩爱的一对夫妻。李商隐对爱妻的情感,几乎坚贞到痴迷的程度。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王氏逝世后正当壮年的李商隐,在四川任职期间婉拒友人几次牵线的婚缘;竟然为亡妻守节至死,着实令人可叹可敬可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从情感角度也能解释的旷世绝句。虽然李商隐一生不可能只有王氏一位女性,但他们之间是自始至终忠贞不渝的爱情。李商隐因为这桩婚姻,终生受到政敌的诽谤和攻击;但他以实际行动;以爱情和人格的纯洁,见证了官场政敌的无耻。

寒 梅

维摩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做道场。李商隐求索之途步步艰难,使他锻炼得更加坚强。情感的接连不幸,使他对爱情倍加珍惜。人生的艰辛,使他把接连不幸和挫折,上升到灵魂和宗教的层面审视;以致达到对爱情、对人生、对生命具有统一认识的高度;最终锻炼成他寒梅一般美丽坚强、峥骨傲寒的坚贞品质。

李商隐的风格高度和艺术之美,是他把一腔热情和满腹才华以及生命力量化作对人间大爱不断讴歌。因此,那些充满浓郁忧郁之美、隐含强烈忧患意识以爱情为题材的旷世杰作,才显得那么优美动人,被后世久久传唱。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人格的忧郁情结和忧患意识,是文化修养一项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百年多年后,北宋文化大师范仲淹,明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修养准则。文化涵义上的忧患意识,更是文明进步的必然要素。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已成灰。这是从李商隐诗意袭化而来的红楼咏梅诗句。千年之后,当有近似人生阅历并深谙中华文化精髓的曹雪芹,从李商隐诗作绝唱获得共鸣;把李商隐于大唐末世产生的大爱和忧患意识,寄托在一群美丽绝伦、才华出众的红粉女郎形象之上;把李商隐于末世情结中难能可贵的忧患意识转化为推动文明进步的大爱;从而完成中国文化史上一部通俗典雅的宏伟杰作。曹雪芹似乎以她们同样不幸的人生命运,要唤起人间的觉醒。

或逢时机成熟之际,李商隐末世绝唱的忧患情结化作的人间大爱,和被曹雪芹升华的朦胧自由精神及朦胧民主意识,会引领中国文明向更加高尚的领域迈进。一代杰出诗坛大师李商隐先生千古。

唐都浪子《诗解大唐》:李商隐的忧患情结

相关文章

  • 末世绝唱:忧患情殇李义山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一李商隐:登乐游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

  • 李义山说

    李义山说 淡云微雨秋来夜长 料得一生唯事 李义山说 宫畔暮江流黄昏雨 无愁亦自愁 李义山说 秋阴不散秋风动 枯荷听...

  • 仿李义山

    《仿李义山体》 夜深人静月初凉,水殿寂寞玉漏长。 当时醉袖暖春酒,只今残蜡照银釭。 绿珠坠楼空恨尘,萧娘一纸枉断肠...

  • 第一章 重生

    末世之际,丧尸围城,叶情殇带着异能小组的人站在城墙上。满地的丧尸与空气中弥漫的腐臭味,让本已经适应了末世的人们依旧...

  • 老凤

    文/图 陌上尘 “溪山十里桐荫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出自李义山。李商隐也字义山,临湖北嘉鱼也有一诗人李义山。亦不作...

  • 无题 和李义山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

  • 次韵李义山无题

    轻帘不卷影深堂,灯与无眠信夜长。 神女生涯原属梦,小姑居处本由郎。 风波未及菱枝弱,月露偏怜桂叶香。 只道相思了无...

  • 归期

    壹 “也不知那李义山是何摸样,才华如何......小姐,要不我代你出去见见那李义山?” 绣房内,修饰倒是典雅,却透...

  • 末世生存手则

    末世生存手则 张可馨 末世,顾名思义,落没的世界,走心的灵魂,空洞的肉体。而我口中的末世,背景是生化病毒的爆发,故...

  • 2018-06-30

    进深【#702】:末世论 第四课 | 主耶稣的末世论 原创:李悦心义工每周精选6月14日 末世论 李悦心 第四课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末世绝唱:忧患情殇李义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at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