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了,指间渡的每周一文活动又开始了。
2019年1月开始的整整一年,在指间渡成员的监督砥砺下,一路写来,沉淀了许多心情,记录了许多进步,留下了许多偏执,现在看来,一页一页,不管是成熟的思考,还是幼稚的批评,都是成长岁月的阶梯,都是美好时光的见证。
那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又会留下些什么?我期望更多的是追问灵魂深处的沉思,是独自拷打生命的呓语,是属于一个人独自前行时必不可少的自我对话。
今天,一切可喜,终于有机会结识更多和我一样同处一个校园,和我一样喜欢自己的职业,和我一样彼此熟悉名字却从未有缘结识的伙伴们。原来我们一直都那么封闭,总是被困在自己的角落里。终于,一群人聚在一起,朝着同一个方向,携手共进。我嘴上说,未来可期;我手上说,真抓实干;我心里却问自己:你真的可以吗?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人,越是在热闹之时,就越觉得自己需要一个宁静的蜗壳,越是在喜悦之时,就越忍不住让自己陷入悲观的苦恼。尤其是在这样宁静的深夜,想起最近发生却一直不曾言说的事情,就深深地感到丰满的孤独,这世界,注定每个人都在独自前行。
所有人的聚合,未必都是世界的真实。
就像我们的家庭,看起来和悦美满的小家,注定都有各自的孤独。上学期因为网课的原因,我们小家三人都住在学校,每天都在不同的区域各自上课。我和犇犇在各自的卧室,建文在客厅,有时候因为网络的原因,犇犇需要用客厅,这时建文就像落荒而逃似的,马上更换地方。小家虽小,我们却常常一上午没有言语,各自忙碌。有时犇犇上完课,也依旧留在房间里玩他自编自导自演自记录的游戏。三个人,三个世界,不必交汇,互不打扰,必要的孤独。
暑假的某天,天气突变,犇犇说:妈妈,每次看到这样的天气,我就想起幼儿园的时候,在康中小巷子的那一段路。有一次爷爷接我回家,也是这样的天气,爷爷叫我快快回,爷爷一直在前边走呀走,我一直在后边跑呀跑,就是这样的天气。——犇犇没有说那时他的心情,但我可以体会到,在那一时刻,熟悉的世界因为乌云变得陌生,对于一个不满六岁的孩子来说,唯一的一点安全感就维系在前边快快回家的爷爷身上,而且若断若续,仿佛,稍有停步,就被抛入无助与孤独。然而,这也是每个人人生的故事,苍穹之下,我们注定独自前行。
来到运城国际,结识了许多投缘人,有了指间渡,有了417海阔天空的聊天,有了六楼周末小酌的畅聊,闲言闲语少了,大家的话题更多地集中在哲学、历史、心理学还有教育学上,有时候旁观大家的聊天,有时候看大家深夜依旧的不舍,常常忍不住想,这群人可别散了才好,如果能一起走下去,那真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可是一回到自己的白天,我们又都在自己的岗位默默耕耘: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期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伤,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选择煎熬,每个人都有难以言说的失落,每个人都等着在时间里勤苦深耕,以期获得自己终有一天的价值——哪怕这个价值从未能兑现。这样的孤独在所难免,而且永不消失。
但或许,正是这样孤独的前行,才最终让我们获得“想一想”“看一看”的能力,想明白自己大概的方向,看清楚怎样交往、怎样做事才让我们愉快。而且,也正是因为这样孤独的前行,让我们有了对自己所处群体的审辨能力,让我们有了对自己团队有所支撑的能力。
这样,真正的凝聚反而恰恰因为曾有个人的孤独。
这样一想,我也就完成了的给自己的劝慰与解说。新一天又要开始了,就带着这份心情继续上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