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父母的我们不要总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多就是对的,如果不相信,当你认真记录陪伴孩子时你说的话做的事情,就会从中发现问题。
记录
女儿在做数学题时,对于有些字她还认不全,需要我在旁边帮忙读题,当我读完女儿立马就说她会做了并且也写完了,可是我看了她的答案后,却告诉她正好是10元,那么不超过10元的物品也可以,赶快去把没有超过十元钱的物品加起来,女儿有些不满,嘀嘀咕咕说:“正好十元,不是已经写了吗?怎么还要去写,老师也没有要求多写。”我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我们不要局限于一种思维,除了这一种,我们还可以扩散自己的思维多思考几种,让他不超过十就可以,加起来等于九也不错。”女儿心不甘情不愿的写了一个算式,除了她刚写的一个加起来等于十以外,其他的加起来等于九,看到妈妈满意的点头,女儿终于可以做下一道题了。可是当女儿在做计算题的时候,发现53-21=74,我忍不住立马就跟女儿说她算错了,女儿非常的不满,大声的说:“妈妈,你不要在我算题的时候给我说,我算错好吗?你就不能等我把所有的题做完了再跟我说,我做错了吗?你这样做的话,我觉得很烦!”可是当妈的我却不以为然:“你做错了,我还不能说你了吗?提醒你改正还不可以吗?”女儿在妈妈的强压下,立马改正了自己的计算题。最后女儿在妈妈的唠叨声中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业,虽然看上去全都是妈妈要求的答案,但是女儿真的得到了锻炼吗?
反思
当拿到答案与女儿的作业再次核对时,发现原来女儿的理解是正确的,而我却没有很好的去理解“正好”这个词的意思,而是想当然的理解为不超过就是正好,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女儿的身上。这样做真的对吗?
在女儿做作业的时候,她没有发现自己减法看成了加法,但是我发现了,忍不住立马就告诉她,其实无形中就打断了孩子的专注力学习,为什么就不能等女儿把所有的计算题做完了?再让她检查去发现呢?似乎自己又越位了!自己的角色就是做好陪练,而不是教练。
提炼
1.陪伴女儿做作业时,对于女儿的题目,只读题不讲解、不阐述,给予她独立思考的时间。
2.发现女儿题算错了,不能在她算题时立马告诉她,而是要等她做完了题目以后让她自己去发现,实在发现不了才给予提醒。
3.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是陪练不是教练。
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固执己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吃的盐比孩子吃的饭都多,自己见识比孩子广,自己的认知能力比孩子强,那么问一下自己,我们真的每一件事都做的对吗?所以不要再迷恋自己,要学会沉下心来观察自己,改变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4221524/ad62239140ce9ab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221524/156551f3e5befec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221524/6db7e31da1ef6e6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