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是如何与自己、与父母和解的?

我是如何与自己、与父母和解的?

作者: 喜悦糖糖 | 来源:发表于2020-11-11 00:00 被阅读0次

    最近我的状态特别好,我的心理咨询也进入到了另一个更深的阶段,我不再像激光枪一样突突突倾泻我的愤怒,也不再那么渴求咨询师给我一个答案。

    昨天的咨询,是一次颇有哲学意味的探讨,冷静而深层,我体验到咨询中的此时此刻,活在当下。

    但这并不容易。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海边给老马当助理,那时他是我的同桌。

    他曾对我说:“糖糖,你得活在当下。”

    当时我初入职场,涉世未深,也不懂是什么意思。

    我就问他:“什么是活在当下?”

    他就说:“就是你知道此刻正在发生什么,你在干什么。比如,吃饭的时候,你尝到食物在嘴里味道和感觉。”

    听完,我还是一脸懵。

    过了很多年,我终于有点头目了。

    我察觉到这一点,也喜悦于这种变化,所以今天我也想跟大家分享,这种令人欣喜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一. 尊重自己的感受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冥想的经历。

    我最开始冥想时,特别容易睡着。我就跟我的朋友讨论,“为什么容易睡着以及我该怎么办?” 有的朋友说练习呼吸,有的朋友说锻炼大脑,还有朋友神神叨叨地说万事有因皆有果,哈哈

    但最让我有触动的是另一个朋友的回答。她说:“冥想容易睡着,是因为你本身比较缺觉。缺少高质量的睡眠,所以一放松下就会容易睡着。但也没关系,睡着就睡着,等你睡够了,自然就不睡了。”

    的确也是这样,睡够了、休息好了,冥想就比较清醒了。

    情绪也是这样的,如果你对过去有很多的愤懑、对未来有很多的恐惧,那就说明你本身就有很多的情绪。平时它们没有被你关注、也没有被好好地处理,所以它们才会一直困扰你。如果你真的想放下它们,要做的不是强迫自己放下,而是把它们捡起来,观察它们,了解它们。

    如何去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这是个技术活,最开始靠自己还是挺难的。我是靠心理咨询+冥想,当然肯定也有别的方式了,比如说情绪日记,互助小组circling等等,这里我只讲我的经验。

    对于可感知的情绪,我一般就会把它们记下来,在每周一次的咨询时,跟咨询师去聊它们。比如说,之前我爸过生日给我发转账截图,我感到很愤怒,我就记下来,之后和咨询师讨论我的愤怒。详见:

    当然,也有很多情绪平时是感受不到的,在极度放松的情况下,比如冥想、比如做梦,你会有机会看到它们。那具体我是怎么做的呢?以冥想为例。

    先放松身体,我一般用的是全身扫描法:想象有一股暖流,从头顶流过每一个部位,流过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要放松这个部位,头皮、眉毛、眼睛、耳朵……小腿、脚腕、大拇指、小拇指。

    这样全身扫过一遍之后,身体就会彻底放松下来,这时候,脑海里很多想法就会跑出来,我就静静地看着它们,温柔地对它们说:“我看到你了,但是现在我在冥想,实际上我也做不了太多、改变不了什么。” 然后我轻轻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等到冥想结束,我再把它们记下来,之后和咨询师讨论。

    如果你生活里有很多想法, 那就是,你真的有很多想法,你得尊重自己有这些想法,允许它们的存在。其次,它们是你洞察自己、了解自己的窗口,透过它们,你能看到自己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没有被认识到的部分,这是积极的一面。

    当然,生活里有很多人,既不会处理自己的想法/情绪,也不能容忍别人有想法/情绪,在环境的熏陶下,久而久之我们也把别人这套做法内化了。但其实这个对长期的心理健康并不好。

    我以前经常被人贴上“太敏感” “想太多”“太矫情”的标签,以前我都是默默地怀疑自己,现在我一般都手撕——共情能力差您请直说,不要反过来教育我、给我贴标签。虽然手法残暴,但真的很爽,你可以试试。当你尊重自己,别人也会更加尊重你,这是我的经验。


    二. 不合理化别人的行为

    我的很多情绪都源自我的原生家庭,我爸极度暴躁,我妈心思极重,他们不约而同地忽视孩子,外加重男轻女。

    小时候,我跟我哥在武汉上学,我的学校在家楼下,哥哥的学校好一些,在另一个街区。

    平时爸妈做生意忙,我们都是放学了自己回家。有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我和我哥都没带伞。我想,等再久就也不会有人送伞,于是就淋着大雨冲回家了。

    没过多久,我妈撑着伞跟我哥回来了。

    很久以来,我一直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明明我的学校就在楼下,我妈都不先给我送下伞,反而先去接我哥。我给她找了很多个理由,可能我妈准备回来顺道来接我,可能我妈觉得我可以跟同学一起回家,可能我妈就是没有规划好,我用了无数个理由来搪塞自己,唯独不愿意承认,在我妈心里,我没有那么重要,我是那个不被爱的小孩。

    后来有太多的事情我解释不了: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爸妈要在我面前说生女儿没用。我想不明白他们背后的动机,只能拼命工作,拼命证明自己有用,拼命讨好他们。一年到头,自己省吃俭用,积蓄都留给他们;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哥哥要换大房子,我妈就能劝说我签字卖房,美其名曰为我好,而女儿在北京和别人合租老破小,她从来一句都不过问我过得好不好。

    这些事情我想不明白,我只能不断给他们不合理的行为找出合理化的借口: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也没什么文化,他们那个年代的人都这样blablabla……

    我为他们找了好多好多理由,我以为合理化之后,我就能心安理得,放下这些意难平。

    但其实完全没有,这些都在自欺欺人。

    他们是第一次当父母,我也是第一次当小孩,他们可以选择生/不生小孩,我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做的不好就是做的不好,不称职的父母就是不称职的父母,合理化他们不合理的的行为,只是让自己更加扭曲。

    后来我索性放弃了,而当我真的放弃合理化他们不合理的行为,我才真正感觉到松了一口气,我的目光才真正地开始落到事情本身,我才开始真正地重新定义我们的关系,不被他人欺骗,也不自我感动。

    不去合理化别人的行为,看清现实,是放下了纠结的开始。


    三. 在当下,跟人发生真实的互动

    第三个原因,其实是最大原因,我之所以能放下对过去的愤懑不平,对未来的种种恐惧,是我现在过得很好。

    过去低质量的亲子关系,被现在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所代替;过去的意难平,也能被现在真实所拥有的幸福所填满,这种踏踏实实的安全感,是我的底气。

    但我必须得承认,安全感,真的没办法自己给自己,尤其是初期,尤其是低自尊的人。

    这个问题,我跟咨询师也探讨过。我问她:怎么能自己给自己安全感。咨询师笑着摇摇头说,总是要先被爱才能学会爱人;先接收别人给的安全感,才能慢慢自己给自己安全感,就像一个小孩,大人得持续地稳定地给他糖果,他才会放松地享受甜蜜,他才会乐于与别人分享。

    人终究是社会动物,社会属性在人际互动中获得,也在人际互动中得到满足。

    最近半年,我借由公众号分享心理类的文章,同时也收到很多朋友的私信。

    平时看朋友圈,一边是岁月静好,晒猫、晒美食、晒旅游;一边是鸡血人生,晒考试、晒加班、晒周末充电。乍一看,丰富多彩、光鲜亮丽,但它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全貌。

    我从私信里,看到了很多令人心碎的故事,这些故事是百态的人生,它并不美好,甚至有些魔幻。我的故事、读者的故事,我们真实的交流,我们坦诚的关系,都让我感到踏实安全,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取暖。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袒露的勇气,不回避过往的疮痍,为了更好的人生,展开积极自救,这是人性中最为坚韧最为光辉的一面。

    在一次次真实的交流中,我穿过网络的荒芜,直抵另一个人的的内心。

    网络给不了你安全感,朋友圈只是片面的世界,长视频短视频更多是奶头乐,知识付费也只是贩卖焦虑,唯有直面自己的内心,构建真实的人际关系,才是活在当下。

    体验当下,它很美好,你也值得拥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如何与自己、与父母和解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bs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