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这篇讲了一个小故事。崔杼弑庄公的故事,关于史官的故事,关于陈文子的故事。 孔子用案例教学,没有说明明确的关于仁的标准,说了几点算不上仁的行为,或清,或能,离仁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人性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其实要看日常的修行。丁大卫的故事,在中国很流行,雷锋的故事,在中国很受人熟悉,白求恩的故事,包括很多的道德模范,或者说仁人志士,都是心中有大爱的人,给社会做出来巨大的贡献。和他们相比,自己太渺小,自己的力量也很有限。昨天听同事说了句,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主体是一位投资有道的老专家。这句话点醒了自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对这种情况持一种羡慕赞同的观点,其中的价值观判断,就是钱多是好事。结合昨天成处所说的现实与现象的关系,自己对于一件事的认识还是要全面深入一点,要避免面具化模式化认识和分析世界。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先做好,每日反省改进提升的工作先落实好,自己的目标使命方向道路先落实好,在遇到困难考验的时候要做哪些,要注意哪些先考虑好。尽量避免简单前面评价别人,或者给别人贴标签。标签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己内心的反映或者说映射。 关于如何做一个不纠结的人。自己在有些事情上就是比较纠结,罗老师给出的建议有几点,或者说画了几个维度,前进的方向明确,知道自己的终点,行进的路面知道,有自己的指南针,前进的保险知道,有自己的金丝雀来给自己提供防护,还有一点就是选择尽量标准明确单一,不要变来变去。
这件事放在自己身上,如何理解如何做?
是不是按照仁的标准来对待自己?儒家讲仁,那么共产党人要讲党性。自己的党性体现在那些方面,就是总书记对于好干部提出的五点要求,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不要去想太多,关注当下的事情,做好切换。有些事情就是按照规定来执行,自己不要主动想,就是自动模式;有些事情自己要主动想一想,该如何沟通协调,这些事情都是一些没有太多问题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