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很多这样的片段:
带孩子去深圳参加棒球比赛,有孩子输了,当场难过的哭起来,家长们在讨论要增强孩子们抗挫折的能力;
孩子遇到自己不会写的作业,急到哭起来;
和小朋友玩游戏,其他孩子不听他的,难过到哭起来;
运动项目的比赛中,输了或感觉不公平,难过得哭起来
……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挫折,孩子也会体验到难过、痛苦甚至崩溃,这个时候是最考验家长的时候,一边心疼孩子,一边希望急于帮孩子解决问题,有时候变得比孩子还难过,替孩子撑腰,也会像英雄一样,替孩子去战斗……
可怜天下父母心,当我们做得太多或方法不对的时候,就变成了帮了倒忙,破坏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一个人知道我可以利用我的努力把事情做好,也就是“我能行”。孩子的愿望最好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实现,这样会增强他的自我效能感。
当孩子遭遇挫折难过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
这个时候父母只要稳住自己的情绪,不要受孩子情绪的影响,最有效的帮助就是:给予孩子抱持性环境,孩子把事做好时,认可他;孩子遭遇挫败时,支持他;让孩子的正能量和负能量,在和父母的关系中能得以流动。
孩子越小,越是培养自我效能感的好时机。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试着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管好自己的事情,以此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生的能量。当他们靠自己力量遇到挫败时,父母要做一个容器,不越俎代庖。孩子在小事上锤炼出很好的自我效能感,以后可以借自我效能感的支撑去化解各种挫败,最终在大事上也能实现自己的意愿。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