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一个周末,在一家服饰商店的门口,看到很有意思的一段英文,大意是许多少女曾心怀梦想和浪漫,但长大后,都变得越来越物质。很奇怪这样的一段话怎么会成为一家商店的标语。我想起来一天晚上,妻失眠,便让我给她讲个故事。我脑袋空空如也,便央求她给我讲个故事。
于是她讲了一个童话,讲得很生动,那样悲戚的美,我一听就听出了王尔德的味道。第二天一查,果然是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王尔德一生所作童话不多,我读过他的《快乐王子》《巨人的花园》《星孩》,这一篇我偏偏就是没看过。没想到在那一刻,闪现在妻脑海里的故事,竟是这如此凄美的一篇。
大意是一个穷学生爱上了一个教授的女儿,教授的女儿让他送一朵红玫瑰花,但冬天哪里有呢?穷学生窗前的夜莺听说了此事,便用自己的生命浇灌了一朵红色的玫瑰花,穷学生第二天发现了这朵红玫瑰,兴高采烈地摘了送给教授的女儿,但她对穷学生弃若敝屣,完全置之不理,原来那只是她拒绝穷学生的一个借口而已,她喜欢的是富家公子。穷学生伤心欲绝,将红玫瑰扔到了大道上,被来往的车流碾压成泥,而这是夜莺用生命换来的啊。
众所周知,王尔德是一个同性恋,在他为自己的孩子所做的童话中,居然也不回避同性恋的问题,比如《快乐王子》中的那只小燕子,其实是个男性,他与快乐王子之间的感情也不纯是兄弟情谊。王尔德似乎完全不忌讳世俗的眼光,真是个惊世骇俗的怪人。
其童话之所以凄美,也往往是因为主人公将爱情视若生命,都愿意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对方,至于对方是否珍重则是不考虑的。这似是王尔德本人后来的真实写照,他因为与情人道格拉斯的一段丑闻,坐了二年牢,出狱三年后,在一家旅馆悄然去世。在那家旅馆的墙壁上,王尔德留下了一句遗言:“墙纸越来越破,而我越来越老,两者之间总有一个要先消失。”他实在是个有趣的人,到死也是如此调皮。
王尔德在他许多作品里留下了他参悟爱情的语言,与童话大相径庭,充满了反讽,如“逢场作戏和终身不渝之间的区别只在于逢场作戏稍微长一些”“浪漫的精髓就在于它充满种种可能”“爱,始于自我欺骗,终于欺骗别人”等等。原来,他写了这么多,只是在诠释他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