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633435/cec1ff4a018839e5.png)
《七律·红蝉花》
当代 醉东坡
红蝉高卧久飘香,点缀樊篱盛夏凉。
未抱高枝居冷傲,屈躬漏斗敛心芳。
重洋远渡知来意,向日生烟袅梦乡。
丽质天然难写意,分明枝上暖秋藏。
好多次把红蝉花的蝉写成坐禅的禅,总以为这种花中藏有佛法,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红蝉花的美直到前天逛花卉市场,偶然间在某个花棚的角落处才是真正领略到。
只静静一隅,红艳欲滴,花形如斗,叶翠如碧,整个一天然的小娇娘态。
红蝉花为夹竹桃科飘香藤属植物,常绿藤本灌木。花呈漏斗状,花冠5裂桃红色,花色为红色、桃红色、橙红色,粉红等。花期主要为夏、秋两季。
同许多泊来花卉一样,红蝉花亦非本土植物,原产南美,现广东,福建等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城市广泛栽培。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33435/2f2f2bb345baf712.png)
《五律·红蝉花》
当代 醉东坡
红蝉心事浅,篱蔓自芬芳。
漏斗盛秋意,攲枝纳夏凉。
宁知国色重,不念佛心长。
残照晚霜里,泠然散暖香。
红蝉花好养,同所有的藤蔓类植物一样,给个篱笆,它就散漫开来,开得满墙满院,浅若桃红,深若杏红,带露而开,香气泠然。让人有误入仙境之惑,若渊明临其境,必得改写桃花源记而作《红蝉花事》,呵呵。
找不到咏红蝉花的诗应该不算是红蝉花的悲哀,而是文雅一宋的遗憾,所幸的是我是东坡临终前的嘱托,专门穿越到当代为这些花卉补上理当属于它们的音韵。正如当年东坡将欧阳修的《醉翁操》韵谱上歌词一样,我虽没有东坡之才,亦有成人之美。附东坡补《醉翁操》词,与红蝉花虽无瓜葛,让人享受此词之美却是我的初衷。呵呵:
《醉翁操》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33435/083b2926ee5b06cf.png)
PS:写完这篇,已达到九十,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诚不欺我,现在要找到好的花卉且能扬扬洒洒的写完,还真有一些难度。
吴伯凡讲《冬吴相对论》时,提到一个“二十五英里”法则的观点,用在写文章方面也能适应。也许坚持下去会一无所有,但沿途的风景还是能让人赏心而悦目的。
凡所过往,必留痕迹。阿门。
红い花,千秋直美 - VIRTUAL CONCERT 20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