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却没有古人读得好?

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却没有古人读得好?

作者: 武阳书社 | 来源:发表于2018-03-26 08:52 被阅读0次

    学富五车是形容古人读书多,学问大。然而在造纸术和印刷术没有发明前,古人的书大都刻在竹简上。所谓五车书,据有人统计,大约50000支竹简,也就算了150万字的学问,还不如一部《平凡的世界》字数多呢。

    古人书读得好的,可以顷刻间下笔千言,文不加点,倚马可待。今人读一本普通的小说也在十几万、几十万字,读书十几年,少数也有几千万甚至上亿文字在胸。然而,写一篇像样的文字对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很困难的事,对于小到自己大到世界的认识也还是那么浅薄。甚至有人说读书越多越蠢,更有读书人被形容为傻得像博士。

    为什么今天条件如此便利,书籍如此丰富,读书却反而不如古人呢?难道是我们没有古人聪明?难道是今人不如古人用功?还是今人读书的方法有问题?

    时移世易,除了日益增长的知识分散了一部分今人的精力外,至少在读书求精方面,今人远不如古人。

    古人读书求精,求少,求慢。这也许与古人读书的环境和条件有关,书籍种类本不是很多,再加上传播困难,很多人并不占有大量书籍。凿壁偷光,书非借不能读也。所以仅有的一点点书籍或文字必是反复阅读,烂熟于心。韦编三绝就形容孔子读书勤奋,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钱穆说,十本书读一遍不如一本书读十遍。书虽然少,但是经过反复阅读、背诵之后,不仅理解非常深刻,而且能够出口成章,信手拈来。反观今人,唐诗宋词之类的从小也学过不少,但没记住几句,反而总是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岂不知古人用时书更少,尤其是经历了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之后,十三经之外可以说更无他书。再加上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其他的种类的书籍流通就很有限。

    正是因为古代书少,所以多有抄书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概抄书一遍胜过读书五遍。古人读书多吟诵,大声朗诵能使一个人精力集中。而今人很少“读”书,大多是默默看书,不仅体会不到文字的韵律美,有时甚至看完一篇已忘了大半,不解其中意。

    古人读书重涵养,今人读书重实用,所以几乎感觉不到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种什么体验。虽说古人读书也有为稻粱谋的成分,然而考试极少涉及对具体问题的操作,还是以伦理和修养问题为主。今人学科分工越来越细,知识的专业化越来越明显,能入乎其里的多,能出乎其外的少。加上今天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顶多算得上是技术专家,却很难称得上是具有家国情怀的读书人。

    今天一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引用文献动辄几十上百,然而大多是蜻蜓点水择要而取,一知半解便拿来为我所用,其读书本就算不上很多,更难说求精。何况,大多数上过多年学、拿得高学历的人,其读书本就与涵养没什么关系,目的也不在于德性的培养。所以,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古人读书求知修身是一体的,所以书读得好学问大的人,一般其品性也高。今人读书则求知不关修身,所以很难激发内在的良善。所以,如果不能反求诸己向内用力,再多的书也许可能转化为谋生技能,却无法达到内圣外王的智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却没有古人读得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el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