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爆火的电影,让“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再度被人提及。那么,这个故事的典故是什么,出自哪个朝代呢?
周处是西晋人,他的父亲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鲂。《晋书》对他有详细的记载。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末期的吴国,是在周处年少时。
那时的周处还没有成名。不过,他那身子骨儿可真不是盖的,力大无穷,骑马射箭样样在行,只是性子太野,不遵守规矩,经常肆意妄为,乡亲们也都认为他是一名恶霸。
有一天,周处突然想明白了,想要洗心革面,变成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跑去问村里的老人:“现在大丰收,生活这么好,我们怎么还不快乐呢?”老人们叹了口气:“因为有三大祸害啊!”周处一听,急忙问:“什么三大祸害?”老人们说:“南山有只白额大虎,长桥下住着一条蛟龙,再加上你,这不三害齐全了吗?”周处听后,豪气冲天:“这有啥,我去解决了它们!”
于是,周处就像个古代的超人一样,深入老林子,一箭射死了那只凶猛的大虎,接着跳进河里,跟蛟龙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搏斗。这场战斗不分昼夜,持续了三天三夜,最终周处英勇地杀死了蛟龙。回到村里才知道乡亲们正在敲锣打鼓庆祝三害被除掉。
但是,回过味来的周处才知道,乡亲们在他归来前就庆祝的原因,不仅仅是那两害被除,更是因为乡亲们觉得连周处这个“人害”也在战斗中死掉了。谁知他不仅没事,还立了大功。
在猛虎蛟龙这两害被除掉之后,周处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不仅在三国末期的吴国孙皓手下成了重要的官员,后来在西晋时期也是位高权重。
那么,“第三害”周处后来怎样了呢?
周处在官场上历经风雨,工作几十年,岁月的历练让周处从一名祸害一方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孝子忠臣。等到头发都白了,他的官职也爬到了御史中丞的位置。不过,这位兄台的直爽性格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尤其是一些无视律法的大臣们,他们对周处的直言不讳颇有微词。
有一次,梁王司马肜犯了法,周处按照法律来判决,这正直无私的行为让司马肜心存怨恨,也为周处埋下了祸根。
再后来,氐人齐万年起了反,而那位司马肜正好是去征讨的将军。在准备战斗的过程中,朝廷官员们纷纷指责司马彤的部署欠佳,但司马彤已经完全将个人恩怨凌驾于国家之上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周处却并未退缩,他自己已经做好赴死殉国的准备。
战斗打响了,周处作为先锋军,被命令带领仅有的五千兵力,进攻驻扎在梁山的七万余人,他深知这样做必定会失败,对国家和自己都是巨大的耻辱。即便如此,当命令下达,周处还是带着军队勇往直前。
在决战的那天,周处的士兵连饭都没吃,司马肜却迫不及待要求他出战,并切断了他的援军。周处明白这是一场无法胜利的战斗,于是他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豁达。他说:“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美梁黍,期待能善终。”最终,在激战中,周处英勇战死,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国家的最后贡献。
这就是周处的故事,从一个被认为是祸害的年轻人,到一个为国捐躯的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