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的拐点

作者: 云雷纹 | 来源:发表于2021-12-07 18:27 被阅读0次

初夏,去了一趟曾国藩故居。

之前,朋友告诉我,没必要去,没什么好看的,不过是一个空荡荡的老房子。

但想想,曾公怎么说也是我的偶像。

也许去了他居住的地方,就能像时光倒流一样,重现他的人生经历。

背上背包,踏上我向往已久的心灵之旅。

正当节假日,加上初夏宜人的天气,游人颇多。

曾国藩故居叫富厚堂,正大门的牌匾上写着毅勇侯第,这是咸丰皇帝给他的封号。

富厚堂

那是一个明清风格的大庄园,由长长的回廊连接在一起,进门就是一块宽敞的大草坪。

其实,曾国藩本人并没有在富厚堂居住过,这是他发达之后,1865年为家人建的。

长廊 前庭

富厚堂的旁边有一间小小的思云馆,看上去毫不起眼。

可这里,才是曾国藩精神重生的地方,也是他事业发达的拐点。

早年的曾国藩资质平平,五岁开始学习,靠着苦读和坚韧,23岁才考上秀才。

28岁中了进士,到京城为官,却因为性格耿直,不通世故,当面批评他人,常与同僚发生冲突。

30岁立志要成为圣贤。

民胞物与之量,内圣外王之业。

意思是为整个国家,为天下苍生做事。

基于这样的志向,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他大胆谏言,当着满朝文武对咸丰帝提出尖锐批评,引发咸丰震怒。

此时的他已经40岁,仕途一片灰暗,不被重用,遭受排挤,且负债累累。

两年后,母亲病逝,他不得不借钱回乡丁忧。

原本应守孝三年的他,在半年后就收到咸丰帝的一道指令,命他协助张亮基组织本省团练,对抗太平天国。

耿直的性格再一次带给他麻烦。

本地官员不愿配合他建军,咸丰帝更不给他拨发军饷。

无奈之下,他组建了私人武装,成员采取逐级自行招募,官兵有地域观念和同乡感情,以封建宗法关系为纽带,全归他一人指挥,号称湘军。

作为一名文官,咸丰帝并不对他打胜仗,抱有太大期望。

他自己也说,吾生平短于才,认为自己才短,欠才略。

1854年3月,曾国藩率湘军出征,攻打长沙北的靖港,湘军水师被太平军击溃,1/3战船被焚毁,他羞愤投水,幸而被救。

同年,他重新积蓄力量,率军攻打湘潭。

以一万湘军对六万太平军,力量悬殊,居然十战十胜,获得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来,清政府的第一次胜利。

同年12月,石达开率太平军在江西九江夜袭湘军水师,曾国藩座船被获,他再次投水寻死,被部下救起。

两次重创,两次寻死,曾国藩不得不进行战术反思。

他总结出“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专门克制太平军。

他天天带着湘军修筑碉堡,战壕等防御工事。

以防御工事为依托,抵抗消耗太平军实力,切断敌军粮草供应,采取“拖”字诀,最终达到耗死对方的目的。

这种“笨战”的打法,恰好击中了太平军的软肋。

自此,湘军一路势如破竹。

湘军取得的辉煌战绩,令朝内官员嫉妒。

咸丰帝听信谗言,想起了曾国藩粗鲁耿直的行径,不仅不嘉奖他,还将他打下来的战果,交由其他官员收尾并奉功领赏。

曾国藩委屈地给他人做了嫁衣。

1857年,曾父病逝。

咸丰帝看到湘军的势力日益壮大,深感威胁,下令曾国藩回家守孝三年,并解除他的兵权。

再一次仕途受阻,曾国藩心情郁结,得了重病。

他在思云馆守孝三年,一边养病一边做日课,检索言行,不断反思为什么自己一心为君,却不受咸丰帝待见?

为什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却受同僚排挤?

重读《道德经》时,看到“水利万物而不争”,忽然明白,水是世间至柔之物,却能无孔不入,无坚不摧,以至柔克至刚。

他终于认识到,自己以前耿直刚硬的直谏行为,在别人看来,其实是傲慢,是不可一世,是不尊重他人,难怪会受人打压。

守孝期满后,咸丰帝再次下诏令他复出,镇压太平天国。

复出时,他便如换了一个人般,待人谦和有礼,不再粗鲁耿直,遇事软处理。

他给咸丰帝写了一封态度谦恭的回信,并马上赶到战地,一一拜访当地官员,官员们都深感惊讶。

思云馆成为了曾公的翻身之地,在这里他静下心来,复盘人生,思维得以升级,成就了人生拐点。

此后,曾国藩不再处处碰壁,与咸丰帝和同僚的相处也变得顺风顺水,人更是步步高升,青云直上。

这里曾公用到的日课,对升级思维,扭转他的性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公的日课就是每天工作后,用楷书,一笔一划慢慢地写下日记,检索言行,对自己进行评判,找出需要修正的地方。

有时候,我们常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要做到持续的改变却并不容易。

学习曾公的耐字诀,持之以恒地使用日课,不断记录自己的不足,总结做人的态度,优化做事的方法,慢慢积累,必然能形成改善的势能,令之后的人生顺风顺水。

曾国藩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是国之藩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也有人说,他是曾剃头,杀人无数,血债累累。

但是在我眼里,曾公是普通人逆袭的榜样。

从现在开始做日课,随着时间积累,早日走到人生的拐点。

相关文章

  • 曾公的拐点

    初夏,去了一趟曾国藩故居。 之前,朋友告诉我,没必要去,没什么好看的,不过是一个空荡荡的老房子。 但想想,曾公怎么...

  • 曾公往事

    明清京官之苦,时人皆知。作为七品京官的曾国藩年俸仅为45两,外加作为津贴的“恩俸”和“禄米”也不过135两。张之洞...

  • 曾公语录

    曾国藩,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些他对世道人心...

  • 怀念曾公

    2018年11月11日19:54,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先生在台湾安详辞世,享年84岁。曾仕强先生...

  • 《夜读曾公》

    千古一人曾文公, 文章道德并家风。 忠孝仁义非凡品, 功成身退始而终。 宏篇巨箸传万世, 诫示后辈助功成。 从来圣...

  • 曾公语

    曾国藩说:“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

  • 写日记的曾公

    今天读到一本书《曾国藩传》。读到第二章,不仅笑出了猪叫,本来是件严肃的事,却让我激动不已,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曾公...

  • 曾公的大彻大悟

    金句: 自己为人处世的四大缺点 1.偏激,好名,过于重视获得好名声 2.喜欢公开批评谈论别人的过恶 3.做事有始无...

  • 试谈曾公

    曾国藩,历史上评价卓著的一个人,身上具备无数鲜明的特征:超人的自制力,正向的价值观,持续的学习态,谦虚的求友心,永...

  • 曾公讲培训

    培训培训,培其所长,训其所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公的拐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it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