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两天参加了一个育儿公号写作的线上培训,对于投稿之事又有点心痒痒,虽然前几次都是折戟沉沙。
但早些年,我的投稿命中率还是很高的,也颇能如数家珍。
最早的投稿,可能要追溯到10多年前。
那时工作不太顺心,于是就尝试从生活中找乐子。
彼时还没结婚,所以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
我穿街走巷,用影像和文字记录我的收获和感悟。
有好几张主题摄影作品(植物园申花林、多伦路文化街景等)都获得了报社征稿的奖励。还有一篇关于1933老厂房的前世今生,也有幸登上了《解放日报》,作为申城旅游景点宣传。
其实,那几次投稿都是无心插柳。
碰巧去过那些地方,随手记录下当时的心请;又恰好遇到同类征稿,于是就顺水推舟,没想到就中了。
02
结婚生子后,生活和工作上的琐事愈加繁杂,心情也无法自然安放,彼时的文字就显得紧紧巴巴,缺乏灵魂的深度。
抱着转换思维,挣点外快补贴家用的原则,我用之前轻灵的,但又略带感伤的文字敲开了几家规模不一的新媒体编辑的大门。
有的成为了签约作者,有的成为了写作练习生待通过后转正。
有的编辑很耐心,一遍又一遍地帮我改稿;有的编辑则很严厉,只给了几次机会后就闭门不见。
当我试图用认真和努力来弥补素材、思维和表达上的匮乏时,我觉得可能真正意义上的投稿,并不是兴致所至,而是基于对公号调性和目标受众的深刻洞见,同时也是基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日复一日的刻意练习。
好多次无疾而终,虎头蛇尾后,我终于放弃了。
于是,我就索性静下心来,选择在简书上默默记录自己不成系统的思维片段。一晃眼,也已经日更500多天了。
03
在这些天里,我也在复盘和整理,寻找自己优势的写作领域,期待能找到彼此调性和气味相投的公号,一起携手同行。
那就把这次投稿看成一个重新出发的契机,每次用2周左右的时间精心打磨谋篇布局和文字,期待自己能有一些真正意义上的蜕变,而并非灵光一闪后的沉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