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妈妈
明天就要飞中国,接下来的一个月,儿子要搬到大学,东西不少,因为有一架电子钢琴,我这个妈妈在半个地球之外,决定完全放手。培养孩子就是一步步放手的过程,正好趁此机会来理理思路,把对于孩子培养的思考都写下来。这篇文章其实写了好几个月,到今天才完全完成。
说起对孩子培养的长远目标,我其实是慢慢形成的。因为一开始孩子生下四个月,就进入两年长的离婚官司,单亲家庭,再加上我爸爸病危去世,打官司的律师费,再加上支援父母的钱,使得我钱上面很紧张,每天下来都累得屁死屁死。我压根没时间去思考什么孩子培养的计划。
这其实是有利的,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觉得孩子应该这样那样,也没有那么多心思去听别人家孩子的故事。相反,我一直在观察我的孩子去了解他的天性。因为钱很紧张,所以在做一些教育投资的时候,我会前后想清楚这个投资最后的回报到底是为了什么。所以当别人都去montesori school的时候,我选择了一家价格是他一半的菲律宾妈妈开的day care,原因是她很喜欢孩子,她身边孩子也不多,那我儿子可以得到比较多的爱。
后来有一次去听一个教育学家的讲座,他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什么叫溺爱,是指父母去做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说父母给孩子好多价格高昂的东西。我经过多年的观察,也自己得出结论。对于孩子而言,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我的结论是,第一,父母的关怀,时间和爱,第二,是小朋友之间的玩耍朋友关系,第三,才是玩具,才艺和高价格的外在的东西。 很多人没有看清楚,老是花时间挣钱,去忙着提供第3去了,反而没有时间在第一个第二点上花功夫。
这时候,钱紧张反而帮了我的忙,自己下了班之后就是跟孩子在一起,也请不起什么保姆,妈妈和儿子一对一时间是非常长的,第二因为孩子也没上什么才艺班,所以尽量给他安排一些小孩子之间的playdate,第三因为手上钱不多,他很多玩具和衣服都是二手,平时带他出去玩也基本是以大自然为主,下了班接了孩子和小狗,先去安大略湖边扔石子扔一个小时再回家吃饭。老大,到现在对物质欲望都不强,平时什么也都能凑合,但是却很喜欢在自然界里玩耍。
多年的观察,觉得这个孩子天资不错,反应不算很快,但是思考有深度,自己喜欢的东西,很有耐心很有毅力会前行,性格相对内向,也比较敏感,是个完美主义者,非常固执。但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大人怎么压都没有用处。 所以我很快就放弃了对孩子的才艺训练,基本上他的兴趣爱好,以他的选择为主,母子攻守同盟。我愿意为他开不同的门,但是他如果不喜欢,我们马上放弃,直到找到一个他喜欢的方向。
我觉得作为一个母亲,我比较出众的地方,在于我对孩子的全面接受。而不是说上来就想把他改来改去,按自己的意愿去塑造他。另外我跟孩子的沟通非常彻底,孩子对我没有太多的逆反心理,他后来也明白从家庭到社会到朋友,一心一意能为他着想,并真心诚意帮助他的,也就家人了,以父母这一辈的智慧,再加上年轻这一代的精力,以及资产的支撑,他的确可以走很远。 我曾经对他说,你如果天资不够,走到哪一步算一步,大家都可以接受,但是你如果天资很好,因为家庭环境没有发挥自己最大潜力,那是我这个母亲的失败。后来,家庭条件好了,我们花很大的时间和钱财,去发展一些他的才能以及开阔他的视野。
他小的时候,我们之间的对话很有意思,才一岁都不到,吃饭前,我给他两把勺子“红勺子,绿勺子,生活中充满了选择,你选哪一个?” 把我当时的男朋友乐翻。
基于我自己的经历,我对他的长期培养目标慢慢确定。说穿了就是中国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再加上一个情。在这三者的顺序当中,其实是:德体智情。
(1)德,
首先要求是正直诚实,一个人没有integrity,不管你多聪明都是人渣。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特别是小的时候,经常童言无忌,我绝对不惩罚孩子说真话(既便有时候跟别的孩子有冲突或者跟老师有冲突。)大了一点之后,教他如何在有底线的前提下,学一些政治正确,学习white lie,但是不能去欺骗和走捷径。有些真话为了自保可以不说,但是绝对不能见风使舵说假话。 有了这一点,他就可以有了主心骨而不同流合污。他曾经对学校考试的作弊现象很为义愤填膺,我对他说“你记住,抄袭永远抄不出第一名”。他一下就明白了,不嫉妒,也不追随。
另外,教会他如何去追求真正的知识,而不是哗众取宠。这一步比较难,一直到12年级,他才弄明白好多热热闹闹的情况,其实都是自卖自夸,“半瓶子醋才咣啷。”
德育的教育,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教会他尊重他人,可以为他人着想,这点在西方教育里面几乎没有,因为太强调个人。这种时候,儒家的教育,“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就很派得上用场。同时,父母生活中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我们一直强调善待社会地位低的人。我们家请小时工也很少在钱上讨价还价,和工人一直有良好关系。能够为他人着想,也为他以后跟妹妹相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女儿刚出生的时候,会有一阵子老大嫉妒得很,这需要父母的引导,让他跟妹妹多玩一玩,时间长了会有感情,我家妹妹实在太美,想不喜欢都难。因为两个孩子天资很不一样,很多对老大的要求对老二没有,这时候需要向老大解释。平时对女孩子身上花钱也比老大要多,老大不是很在乎,后来他不但不嫉妒,反而自己都得出结论,“什么照片,只要妹妹在上面就好看”。时间长了他居然开始当起了小爸爸,比真爸爸都够格。再加上童子军的领导力训练,去奥兰多是他带着一堆小男生小女生玩,把周围的妈妈都看得大掉眼镜。
德育教育中还有一点是领导力的教育,这个基本受益于童子军。我就不再累述。
德育教育中,对钱的态度(也是对诱惑的态度),也是太重要不过的了。这个社会整体都奔着名利跑。你很难不让孩子受影响。他也时不时地在寻找自己的glory。我们的态度,基本是:你在社会中根据你自己的性格和智力特长找到你合适的位置,只要你能力过硬,名和利自己都会来,不要着急。“静静的做你自己,让世界发现你”。所以后来,特别是高中时期AP课程,有人抄近道,有人抄袭作弊,申请大学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猫腻,我的孩子基本是不参与。我发现对钱的态度,其实跟对食品的态度非常的相像。在美国社会里,对食品的乱吃就会肥胖,但是你吃不对食品也会营养不良。我们对孩子在食品上的要求是很有意思的,垃圾食品再多再免费也不多吃,好的食品一点不让浪费。对食品必须得有节制,能够对食品有节制,那样他就会对生活中的其他诱惑有节制,比如说打游戏,没完没了的上网,女孩子的fashion等等,钱也是生活中的诱惑之一。对抗诱惑还有一个方法是极限教育。比如说他喜欢打游戏,不肯听爸妈,那我们就把他关在房间里两天只让他打游戏,只让出来吃饭上厕所。两天之后他难受的要命,再往后就没有太过份。再往后他从别人身上就已经可以学到一些教训,因为我们的双方的亲属当中,有人深受酒精的毒害,和吸烟的毒害,他自己跟我说“我以后绝对不抽烟也不嗜酒”。毒品比较有意思,小孩子完全知道毒品的危害,但是有一次在出海的时候,他和其他的朋友偷偷尝试了一把,结果觉得自己思维和身体完全不受控制,虽然说飘飘然,但是那种不受控制的感觉使他感到更加恐怖。回来后对我说“老听人家讲,我很想自己证实,试了就害怕了 ”。对于诱惑,有些家长围追堵截,但这种他律长大之后没法变成自律,他律一撤反而失控。我们的态度基本是,有一定程度的exposure,在父母的引导下给孩子一个好的taste。女孩子的时尚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我女儿六岁以前的衣服基本全是二手,但是我们以这个过程来教她什么适合她,后来开始买新衣服的时候,她也不去追什么名牌。
德育中的自信,来源于孩子儿童时期的快乐。我不但在儿童时期没有给他加工加码,而且只要条件允许,我都非常顺着他,party呀,旅行啊,出去玩啊,朋友的hangout,基本上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但是他该做的事情,我绝对不溺爱,他必须自己完成,他的功课和一些家务。后来嫁给洋老公,有冲突的时候,我也一直维护儿子的利益。因为他爸爸已经不在人世,周围也没有什么亲戚,妈妈再不护着他,这么小的孩子多么可怜。所以timeout基本到三岁以后就很少实施,长大也很少给他grounded,在人面前从来不教训,有事情也是叫到一旁在耳边说,给他面子。你照顾他的感受,他也就会照顾父母的感受。(他第一次想找女朋友之前,居然提前问我“妈妈,我如果去ask a girl out,你会怎么想。” 那时不过七年级而已。) 因为已经知道这个孩子比较敏感,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将心比心,你若自己敏感的话肯定不愿意别人当面批评,或者含沙射影。每个孩子都有一段青春期叛逆行为,他也一样,因为他的内向性格,他的反应基本是无声抵抗。好多时候不得已,我只能向他吼,因为你叫他他没反应。后来我跟他讲“你在训练别人向你吼,因为你没有反应,人家说一遍两遍听不到回音,肯定会向你吼,你有没有意识到,你这样在训练别人yelling and mistreat you”。他一下子明白了,以后就没有再这样故意忽略。另外,青春期的孩子愿意争辩,不是故意跟你对着干,这是一个他们学习争论的过程,他看成年人的反应,从中学习如何争论辩论,所以只要父母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孩子会学习的很快。我基本做到不以父母的权威去压他,有时候一些争辩的问题很能使父母自我反思。有时也要求他理解父母,不可能面面俱到。 学习辩论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过程。可以帮助孩子去提升一步,从大的方面了解全局,有取有舍。比如他说“xxx已经有了自己的计算机AND手机”。我的回答是“ I won't trade my leg for it” 孩子愣了。因为那个朋友有一点残疾,所以父母在物质方面给了很大补偿。后来,他慢慢地看出不同的家庭环境内部的补偿关系。
讲了这么多德育,态度和自信的培养,一直到10岁左右,我意识到我们家怎么多了一个小老头,孩子太成熟,感觉怪怪的。后来我反而在发掘一些他童心的一面,也开始更多的鼓励他小孩子一样silly玩耍。其实,孩子像儿童一样玩耍是需要很多安全感在里面的,因为父母都拼命把孩子规矩得大人一样,他们可以放心闯祸,放心做白日梦,放心冒险,是需要很多父母接受作为前提的。幸好当时童子军开始变得繁忙,做的事情也都是冒险闯祸之类的,他总算还保持了很多的童心。同时也学会了,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态度,忠实于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如果说我在德育教育中,最终的目标是两个品行,一个是open mind,一个是适应能力和勇敢。open mind是钱堆出来的,到处旅行,参加这样那样的活动,都是以钱来基础的。同时家里的讨论也是东西方并进,让他有一些比较认知。但也有缺点,好长的一段时间,孩子很confused,觉得自己的成长环境跟周围的孩子完全不一样,哪个小组他都不能完全融入。这个一直到12年级下学期,他才豁然开朗,看明白自己其实是多么的幸运。
因为我想让他勇敢,所以我让他尽量不要参与宗教(但基本知识还是需要的)。宗教容易把人规范成一个羔羊,佛教跟基督教都是如此。在勇敢方面,我倒是更信奉中国古典思想道家和儒家。要他勇敢,就必须容许他冒险,允许他冒险就必须允许他出错和失败,以及不能太在乎别人的意见。在概念的辨识上,我们经常跟他区分fact和opinion,让他stick with fact,不要太在乎opinion。这些都需要时间,经历和很大的容错空间。
适应能力是最终目标,其实是以体智情德综合的最终结果。
(2)体,
这里不是指运动(athletes),甚至不是指体育,而是对身体的建设。最后其实是回到中医和营养学和他的日常起居。生命在于运动,但是运动是适当的运动,过度的运动和当今的运动员体制,我觉得是对生命长久的摧残,是一种变相的争夺alpha male的机制。大家都知道艺术是需要有天赋的,我从老二身上看到体育也同样是需要有天赋的,老大体育没什么天赋,他后来浑身的肌肉是苦练练出来的,但是老二可以轻而易举地就做到,这天赋的差异还是很大的。老大,生命的前10年在体育上我也就是睁一眼闭一眼,只要求他每一段时间都有一样活动可以动动,从小时候的体操,游泳,滑冰攀岩,足球到网球,这些都是我随便挑的。一直到初中的橄榄球,高中的长跑,是他自己挑的。他自己挑的运动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兴趣和热情,但最终都是没有天赋而告终,橄榄球不用说,同龄的美国孩子体重是他的一倍,哪里撞得起?长跑,后来反而身体越来越差,我觉得是过度锻炼的结果。11年级那年我在他五次重感冒之后,要求教练说我的孩子不参加你的训练,由我来给他控制训练的进度,他听从我给他的训练进度之后就没有再病过,后来到冬天的时候他的最佳成绩反而上升了。不过我也注意到像他这种初中有剧烈运动的孩子,抽条的时候,身体长得很漂亮,宽宽的肩膀,细细的腰,结实的腿,不像其他的ABC孩子像一根豆芽菜,所以他高中的体型非常的漂亮。
对身体的建设除了运动以外,其实在他身上体现的最明显的,是饮食和睡眠起居时间。有意思的是小孩子青春痘比较多,他运动饮食或睡眠不好了,马上青春痘就开始爆发,最基本上都可以作为一个,我用来调整他的一个标准。饮食,我们家是中西合璧,饮食上也是中西合璧,肉食是以美国的做法为主,量很大,大概占了晚餐的一半。另外一半是水果,蔬菜,淀粉类,基本是亚洲的做法,所以跟美国人比起来他的蔬菜吃得多,跟亚洲人比起来他的肉类吃得多。男孩子除了跑完步之后会吃一个energy bar以外,平时不吃零食。我在他饮食上花了很多时间很多精力,一周七天,里面有五六天都是我在家做,小学四五年级,他说学校伙食不好,我每天中午都给他送午饭去。在这个期间,我让他辨别好食品和坏食品的区别,我们在原材料上很肯花钱,很多有机食品,好多牛肉。在制作方面尽量简单调味并不多,同时也教他怎么做饭做菜。这点在他高中最后一两年非常有用,因为他开始自己做一些饭菜。与此同时,看他的朋友们,家里忙得顾不上的时候就吃些垃圾食品,到12年级的时候发胖的人不在少数。起居其实是非常非常难调的,因为美国这个现代社会都已晚睡晚起作为代价的,即便有人平时早睡早起要上班,但是周末都需要睡个懒觉来补觉。而我对他的要求是每天自然醒不需要闹钟,每天晚上自然入睡,也不需要靠其他的帮助,不让熬夜,基本是,按照子午流注作息发来调节的,这是中医的概念。 开始这么做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为什么?是因为其他的孩子都是在晚上10:00之后手机上线,他早睡不太可能,后来在10年级的时候功课一下特别紧张,有几个晚上熬到半夜2:00,我就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来取得他的认同,是让他开始自己观察自己,一天中清醒的时候,几点到几点,什么时候功课的效率最高?什么时候什么都不想干?什么时候最愿意跟朋友玩?什么时候拼命熬夜没有什么效率?什么时候睡的10几个小时都没有感觉到休息过来?基本上就是中国概念中的事半功倍,事倍功半的实施过程。最后他自己得出的结论是上午头脑最清醒,中午吃了饭,两点多钟的课最犯困,下午运动最舒服,晚上七8:00效率不错,过了10:00脑袋就开始浆糊,熬夜之后效率不高,第二天怎么睡觉都补不过来,如果第二天有考试,前一天,最好跑一下长跑,第二天精神特别好。所以这个中国古老的智慧子午流注作息法,孩子在自己实践之后得出的相同的结论。
一句题外话,我们孩子的青春痘试过不同的方法,后来发现一味中成药最管用,叫养阴清肺丸。
在他的培养中要求比较全面,所以也不要求一年四季没完没了地读书,夏天也基本都是出去玩。也是中国古老智慧,动静结合,工作与玩耍结合。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好好得动,静下来才能集中注意力。我们朋友中暑假选课的,到大学里上学分的,不在少数,我一直卡住,不让他暑假上课,一直到11年级末那个暑假才让他上了一门线上课而且是他最擅长的一门课(历史),在那之前我们暑假就是玩,跟童子军玩,家庭出去玩。
(3)智,
好多人觉得这个父母可以帮助最多。我的认为恰恰相反,这个是完全先天决定的。看父母的遗传基因,他生父是清华少年班,母亲是清华校级优秀生,两人都有跳级的经历,他的智力其实不如父母一辈,也就是中上,到不了上上。父母可以帮助的地方,其实很有限,就是一个态度的确定,以及高中时帮他建立一个管理时间的方法。早在上小学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跟他有过一次对话,“从现在开始,你是一个学生了,你的任务是学习,学的好是你的事情,学不好也是你自己的责任,妈妈可以帮你,但是学到了是我的知识,不是你的知识,所以我希望你自己学习上进,另外,妈妈的母语不是英语,所以你不能指望太多外界的帮助,需要靠自己。” 当时他才六岁不到,我没指望他听懂。但后来的行为当中,我觉得他实际上是听懂了。功课我对他的要求非常简单,就是尽量保持全A,如果有一门课掉下去了,那我给你两个period(大概是6周一个period)的时间自己爬上来,爬不上来,我再介入。他也就二年级转学两次的时候,数学有过这么一次,以及11年级读AP微积分有过这么一次,其他时间都没问题,所以我从头到尾都没有介入过。另外我自己觉得孩子小的时候,没必要学的累死累死,所以课外从来都没有给他加任何课程,不像很多中国学生alltop 就上了6年。 (中国的古话潜龙勿用就是这个意思。)我也跟他说,你只要功课完成任务,那就是主食吃完了,剩下的时间你可以去吃你的甜点,甜点是他的兴趣爱好。对学习的态度,我希望他养成一种爱好:是享受学习,可以自主学习。而不是像我当时那样在清华读校级优秀生,两年课合一年上,虽然当时得了成果,但是在那往后,我一想课程就开始恶心。读书是可以读过头的,什么东西过头之后你会反弹。我不希望他很早就读过头,活到老学到老时间长着呢,没必要10年把30年的书都读了。孩子当且仅当在学习比较轻松,比较快乐的前提下,才会喜欢学习,而不是被逼的读完了扔掉就万事大吉。 在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听到学校老师讲的一个概念叫knowledge retaintion rate。我以当年清华的经历,来美之后在Princeton听两个大学同学聊科研的项目,一个小时一句话没听懂。才知道我的knowledge retaintion rate为零。而儿子自主读书,他喜欢的历史地理,基本读什么记住什么,不花几年的时间就变成一个walking wiki。所以他六年级就出线国家级的Geobee,八年级出线国家级的history bee。这就是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别。这也是自律跟他律的差别。
常有父母说,自己的孩子学习没有动力,我觉得这个家庭环境有关。我留心到,如果家庭有一定波折,像我这个是二婚,继父的环境,孩子通常都会比较driven。另外,孩子上进的动力,如果不讲个体差异的话,也有一个时间差异。8/9年级开始有点动力了,10年级11年级,就很上进了,这是一个普遍的过程。太早,父母瞎着急也没用。还不如多陪伴一下孩子一起享受童年跟少年的快乐。当前有句流行话“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但我实际上在很多人身上看到的,那不叫陪伴,那叫监工(儿子自己的话,是说,有些父母培养孩子就像一个checklist。)。陪伴是以孩子的意愿为导向的,监工,是以父母的意愿为导向的。一旦成为power struggle,孩子永远都是赢家,即便现在不赢,将来也是他们赢。父母你何苦来,一天到晚做猫抓老鼠的游戏。
智力的培养,我们后来面对的一个难题,是帮他找到一个合适他的专业,而不是指学校。我们一直把专业放在第一位,藤校不在父母的agenda上,他后来自己蹦出一个爬藤,想要尝试,最后也不了了之,终究孩子有个认知过程,从父母角度而言,专业永远大于学校。这个方面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就不再细述。就我们而言,是一个做排除法的过程。如果他没有一个特别强的方向,那么一样一样排除,最后剩下一个就是了。我们做排除法主要的依据是孩子的性格和智力特征,而不是将来的就业,就业的确考虑了一些,但不是主要因素。就我和我老公的共同意见,我们对从医和法律都有点敬而远之(有兴趣的话另当别论)。原因是这两个行业,你见到的是人类在心智和生理上最肮脏的方面,很多孩子都没有这个心理准备,不能只为他的高收入所蒙蔽。而且美国的医药已经成为药业公司的敛财爪牙,很难得到我的尊敬。
智力,对于美国出生的中国孩子,永远都有一个中文的问题。这点我没有坚持。原因在我,不在他,因为我注意到中文跟英文是有点反向的,你白天英文长进多少,晚上讲中文英文就退步多少。我当时因为跟洋老公的婚姻不顺,给自己定了一个长期目标,就是我这一辈子要学这两种文化,做一些中西文化比较,所以英语的流畅对我非常重要。就没有给孩子一个双语的环境,我的英语是长进不少,他的中文是在高中的时候才想学,那我就由他了,自己的路自己走吧。虽说他的中文不行,但是我很多概念都是中国文化的概念,用英语教给他,他也都懂。
(4)情,
这里的情不是指情商。情商其实是德育的部分。而是说他的情感有地方宣泄。知道好多学生,特别是亚裔学生,从小的乖孩子,到高中和大学期间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情育,培养得不好的结果。情感有地方宣泄,他才能够happy,快乐。其实想想这辈孩子,虽然物质条件不错,但是父母陪伴不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远,永远都要学一堆才艺,永远被要求behave。那从中积累的负面情绪,一定得有一个地方可以宣泄,宣泄得好,可以变成艺术,宣泄的不好,对外变成暴力,对内就变成抑郁或毒品。在美国又不像中国一样,总有街坊老太太,朋友之间gossip来帮你排解。美国文化中,男性之间非常的孤独,因为要争alpha male有一个竞争关系,近期以来的政治环境,对同性恋的反感,使得很多男性在小时候在一起正常的兄弟关系都已经被加上gay标签,基本上把孩子成长期间的兄弟情都给抹杀了。我们后来的方法,是通过音乐和大自然。当然音乐也是他自己选的,我在他五六岁的时候,觉得这孩子有音乐天赋,让他学乐器,他不干,猫捉老鼠一年之后,我也放弃了。一直到13岁,他跟我说他要学钢琴,我还笑话他太晚了吧,但是人家就是要。基本四年就出师,曲目中充满感情使他在同学中比较知名。大自然的教育在前后都说了很多了,中国古典思想,天人合一,人出自于自然,在任何不幸的关头,回归自然总能得到抚慰的。
到高中之后,越来越了解他们的身心思想,以及这个社会中自相矛盾的地方,我越来越有一种对孩子的深切的同情。特别是高中,最后两年,我们之间的交流,涉及历史地理文化,政治学术人文,极为广泛,他很多思想都相当成熟也相当深刻。慢慢地他对周围的观察也变得细致深刻。时不时语出惊人。说college application council 挣的其实都是parents’ sense of insecurity。他说,好多中国小孩,到高中之后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基本上是因为他们从小是raised by classes and screens,instead of parents.
每一代的人都有他的时代特征。在我看来在美国,我老公这代(因为我不是在美国成长)基本上就是垃圾食品的guine pig,而我孩子这一代是electronics,娱乐至死,和反智的牺牲品。孩子身上有些缺点,有时代的印记,是大环境造成的,父母想要螳臂挡车很难。我的原则是,如果是大环境的问题(打游戏啊,一直在手机上了,车进车出不愿动,政治话题人云亦云),我不会惩罚我的孩子,但是跟他讲解,希望他能够看透这些问题的症结和根源以及对他个人的影响,行为上需要有一个度。这里一定要注意的是你不能为他规范,你必须给他讲清之后,帮助他自我规范。
整体而言,你想让孩子长成什么样子,你自己就得变成什么样子。这就是身教。因为培养的是儿子,男女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有些他想的事情不说的话我也没能直观的感知到。(女儿就不一样,她脸上一个小表情,我都能猜出她脑袋里想的是什么)为此,我还学习观察了一阵子童子军那些带队父亲的价值观和行为。也算是尝试fathering him。 这一点对于我人生的影响是挺大的,因为在家工作之后,孩子虽然可以顾的多,但事业上基本就到此为止。也曾出去找过职位高一点的工作,得到offer之后,还是最终放弃了,觉得事业和家庭,我不太可能兼顾,孩子一辈子这么长,父母陪伴也就那么几年,怎么着,我都先送他上路之后再考虑自己的事业吧。都说家族有遗传性,我父亲当年就是为了把我送到南方去接受更好的教育,而放弃他在东北的教授职位的。当时也就是当一件事情来说,现在对男性理解透彻,才明白这对一个男性而言意味着什么。我由衷地向我逝去的父亲敬礼。
孩子进大学基本是代表父母日常生活,对他培养的结束,以后也有交流往来,但不会如此面面俱到,我也就慢慢放手,放飞,但有时候也跟他瞎聊,说,20到30岁之间,出去飞,别老往家跑,过了30愿意回来也可以。对他说30岁以前人生做加法,他30岁以后需要确定人生目标,而开始做减法。不要老急着找好朋友或者知己,真正的知己会在30岁以后出现。因为那个时候他开始知道自己是谁了,不会被外在的标准和潮流所羁绊。人的一生就是自我发现的过程,找到了自己才能在激流中找到主心骨,能够适应环境,但是又不失去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