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的架构思想起源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蒂姆·伯纳斯 - 李的一篇论文,
他在论文中提出了3点:
1.URI:即统一资源标识符,作为互联网上资源的唯一身份;
2.HTML:即超文本标记语言,描述超文本文档;
3.HTTP:即超文本传输协议,用来传输超文本。
HTTP1.0
1996年正式发布,其特性除了GET方法外:
1.增加了 HEAD、POST 等新方法;
2.增加了响应状态码,标记可能的错误原因;
3.引入了协议版本号概念;
4.引入了 HTTP Header(头部)的概念,让 HTTP 处理请求和响应更加灵活;
5.传输的数据不再仅限于文本。(图片音乐)
HTTP1.1
1999年正式发布
1.增加了 PUT、DELETE 等新的方法;
2.增加了缓存管理和控制;
3.明确了连接管理,允许持久连接;
4.允许响应数据分块(chunked),利于传输大文件;
5.强制要求 Host 头,让互联网主机托管成为可能。
HTTP2
2015年正式发布
1.二进制协议,不再是纯文本;
2.可发起多个请求,废弃了 1.1 里的管道;
3.使用专用算法压缩头部,减少数据传输量;
4.允许服务器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
5.增强了安全性,“事实上”要求加密通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