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七兄妹,两个保保都是军人,两个舅舅也开过厂子,时代的变迁,高楼起,高楼落,现在除了二保和三保80多高龄仍健在,其它都也散去。人生浮浮沉沉,如母亲到了晚年谈起年青时,仍激情澎湃。
记得很小时,母亲就和别人合伙开了一家商贸公司,在那个还提倡男主外、女主内的年代,母亲算是一个比较叛逆的人,敢闯敢拼。而父亲恰恰又是很适合主内的人,老实而本份,规规矩矩。部队转业回来,做了一名仓库保管员。父亲虽然很反对母亲抛头露面走南闯北。但管不了母亲,所以,把家管好,也是好的。不过父亲也是一个比较有计划的人,如:让还在读小学的我拟一个家庭开支计划,每周组织一次家庭会议,会议成员:父母、姐、哥、我。然后由我作会议主持,复盘一下本周内大家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那时还很小的我,拿着作业本,表情严肃的主持家庭会议
母亲的商贸公司生意挺好,于是,家里来来往往的亲戚、母亲的朋友开始多了起来,每天家里都是好几桌,请了专门的厨师做饭,小小的我啊,每天听到各种讨好奉承的话,一个家里,从早到晚都是闹麻麻,七大姑八大姨叫不上名字,喝酒吃肉亲戚一大堆。而母亲呢,一直比较大方,能拿则拿,能送则送。而我呢,一直都不太喜欢这种氛围,放学回到家,扒拉几口饭,然后母亲会给你介绍这位是哪个亲戚(其实一个我都不认识),那位又是谁,然后耳边是一堆 夸奖的话。把饭几下吃完,拿着书包到发小家里去做作业。我那曾经开厂子被前呼后拥趾高气扬的舅舅,在母亲面前都变的很讨好和谦卑。
有时听到母亲和父亲聊天,谁谁又来借钱,谁谁又让拉一把,每个人都想过来分一杯羹。听到父母的叹气,我也是明白的,后来母亲去成都开了公司长驻,每逢寒暑假,我都会坐火车上去,也许基因里有母亲独立的性情,都是背着书包,不需要父亲护送,一个人买火车票就去了,那真是快乐的暑假。
后来,母亲生意不顺了,家里来的人变的少了,在母亲最难的那几年,曾经帮助过的很多亲戚基本不会踏足,好像不认识母亲。那时我依旧小啊,我只是用纯净的双眼看着一切的变化,有时看着父母吵架打架,摔碎家里的物件。也会悄悄的哭。
后来,又顺了,亲戚又恢复了走动。
母亲在我小时特别爱买书给我看,如:中国四大名著,世界名著。还经常给我讲增广贤文(门前拴着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嫌你穷、怕你富、恨你有、笑你无,亲戚其实是最势利的,最不希望你过的好的,往往是你的亲人)所以,在我很小时候,我就看透了所有的人性,那些所谓繁华,不过是过眼云眼。那些奉承,不过是价值的需求。那些面具下面,不过是欲望的隐藏,戏一散,各奔东西,连你名字都不会记得
现在,我基本不会和亲戚有来往,不管好或不好。没必要在一年某个家庭聚会里,大家端个酒杯说着泛泛虚伪的话,大家互干后,我都不记得你是谁,宁肯清清静静,也不想去走动,不讨好世界,不讨好任何人,只讨好自已,取悦自已,
这一生,有三五个知心的挚友或是亲人,便是非常幸运的
在那些不希望你过的好的人里面,看似极其亲近的人,便是亲戚,传统的宗族思想让中国人非常在意血缘关系,一般五服之内都算是非常亲的人,但这些看起来算亲的人,其实并不希望你过的你比他们好,
你以为穷困潦倒,走投无路,亲情就是最后的稻草?会伸出温暖的双手,慢慢才会知道,变质的亲情只剩无情(那天听一个朋友说他一个身边的朋友死去的事情,40多岁突发脑梗,在医院,本来可以抢救回生命的,然而他妻子考虑到要花钱的问题,就放弃了,这个人就死掉了)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想法,但真正到某个时候,再亲的人,人性真正的面孔才会出现,实力永远决定你在亲情中的位置,任何时候只能相信自已,
听过这么一句话:家里亲戚少,也是一桩幸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