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嵌入式社区养老机构在质疑声中赢得掌声

嵌入式社区养老机构在质疑声中赢得掌声

作者: 颐讯刘碧玉 | 来源:发表于2018-08-10 13:34 被阅读21次
设在百步亭一小区里面的养老院

8月8日,本报报道“小区新建养老院遭业主反对停工”引来热议,网友也是各持己见。小区到底能不能建养老机构?业主提出的反对声音该如何化解?全国在大力推行社区嵌入式养老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哪些客观因素?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展开了走访调查,发现不少嵌入式社区养老机构在质疑声中启动,却在运营中让居民感受到了切切实实的方便,收获了居民点赞。

武汉首个嵌入式

养老机构运行近1年

居民从担忧到点赞

9日上午记者走访了运行即将满一年的武汉首个嵌入式社区养老机构。

2017年9月28日,武汉首家嵌入式社区养老设施——常青花园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正式投入运营,采取“公建民营”的模式运作,实际使用面积近800平方米,如今开业即将满一年。建设之初居民反对声音不断,而如今人人点赞。

爱照护长者之家原来是常青花园三社区的一个活动中心,位于常青花园24村18栋旁边。去年,这个项目引进常青花园时也遭遇了一些居民的反对。这个活动中心是面对全社区居民开放的,上午有人在这里唱歌、跳舞,下午打球、下棋,后来宣布这个活动中心要变成养老机构,居民们一百个不同意,一方面觉得自己的活动空间和权益受到了损害,另一方面担心活动中心变成养老院以后,救护车、殡仪馆的车会经常往这里跑,影响大家的生活。

业主委员会和社区一次又一次地开会,上门跟居民做思想工作,讲解养老机构的好处、消除居民的担忧,最终“爱照护”成功落户常青花园。

如今,“爱照护”开业近一年,不仅老人有独立活动的空间,而且养老机构对社区老人特别是高龄、失能老人发挥了巨大的照料作用,小区的老人便利养老,年轻人也省了不少心。营业一段时间后,居民们不仅没有了反对的声音,反而纷纷点赞。

93岁的李博勤老人在家总是摔倒,后来连门都不敢出,接受了“爱照护”的日间看护后,现在李爷爷每天还能在菜园里给自己种的蔬菜浇水、除草;70岁的明元平老人家住常青花园五小区,患有帕金森,现在每天都来“爱照护”做理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每天由专业的康复师陪护,做肌肉放松,使用这里的专业器械来运动缓解全身的僵直,一个月只要300元,明元平老人自从来这里做康复后,精神好了很多,他说:“幸亏我家附近有一个这样的长者之家,我每天步行来很方便。”

26岁的张玲也是小区居民,此前一直有担忧,如今她已经准备将自己的奶奶送到“爱照护”,“离家近很方便”。

社区养老院里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小区里的老人

 如何开设一家社区养老院

【民政部门解读】

应和居民沟通

依法依规 互相理解

对于小区新建养老院引发的争议,记者9日来到武汉市民政局,向民政部门的负责人了解了相关情况。

市民政局福慈处何小平告诉记者,民营养老院的开设需要在多个部门完成相关手续,首先要在工商局进行机构名称的注册,同时还要在行政审批局备案,装修完毕后交由消防部门检查,最后再给民政部门验收。就是在前面包括它自己的制度章程、养老机构的规模、建筑设计规范等都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民政最后一个环节进行养老机构的许可。

自去年以来,武汉市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今年,大力发展互联网+嵌入式居家养老更是写进了武汉市政府的一号文件中。所谓嵌入式养老就是说离居民家相对距离不要太远,鼓励老人以后就近、就便、方便可及的养老方式,是民政部门大力鼓励的,很多老人不希望脱离原来的社区,或者说不要离原来的生活圈太远,这群老人也希望政府给他们提供就近就便的养老设施。

对于东西湖区花样城小区新建养老院出现的居民反对的声音和理由,武汉民政部门表示,东西湖区民政局已经派出相关人员前往街道进行调查,小区建养老院首要条件是依法依规,开建之前应充分和居民沟通,双方在互相理解下达成共识。同时,希望广大居民要转变观念,打消顾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记者杨帆 通讯员戴良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嵌入式社区养老机构在质疑声中赢得掌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mk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