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城市革命》 戈登·蔡尔德

《城市革命》 戈登·蔡尔德

作者: 刘小博 | 来源:发表于2017-01-26 17:38 被阅读198次

在蔡尔德的著作《人类创造自我》中,他摒弃了19世纪以来形成的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时代”理论,即石器铜器铁器,提出人类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旧石器,新石器,城市,工业,其中穿插了三个革命:

第一次 新石器革命,从旧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文化到定居式的农业文化

第二次 城市革命,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化到基于生产和交易的等级制

第三次 工业革命,(蔡尔德生活在电脑时代之前,信息技术的革命或许可以被称为第四次)

推动人类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植于社会的物质基础之中,即生产方式和当时的物质技术资源,因此作为城市文明的特征,经济上的劳动分工,社会政治等级发展,甚至基本的宗教和思想模式的形成,都建立在兴修水利以提高粮食生产,通过建筑城墙和堡垒以保护居民社区等需要上。

就城市革命而言,人口增长主要是指居住在某一简称区域的人口成倍的增长,最早的城市代表着到那时为止最大规模的居住单元,虽然根据现代的标准早期的城市规模简直微不足道,但一定规模的聚落和人口密度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特征。

人口的密度取决于食物供应,而食物的供应又受制于自然资源以及可供利用的开发资源,运输,保存事物的技术,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已经被当作区分蒙昧和野蛮社会的标准:采集→耕种。

新石器时代的人口密度非常低,主要受制于技术的限制,缺少带轮的交通工具和道路,为了运输笨重的农产品,人们不得不居住在农产地的步行范围之内,一旦某一聚落的人口数量超过附近土地的可承受能力,多余人口就不得不分开寻找新的聚落地,总体上,人口的增长更多的表现在村落个数的成倍增长而不是村落规模的扩大。

除了人口的增长之外,新石器技术的运用,有助于生产盈余的增加,慢慢发展到一定程度,并要求社会关系进行重组,但只要这种生产方式存在,就不可能有个人或阶层可以依靠别人生产的粮食生活,并通过非物质或物质的产品交易或服务交易保障生活,也就是所谓的全职的专家。

(确实,在石器时代的蒙昧人野蛮人中有专门的手艺人,巫师,部落首领,但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那些人并不是全职的,社会还没有足够的盈余供养不劳作的人。)

假如单个的村庄没有足够的生产盈余全年供养一个全职的工匠,那么每个村庄就应该生产供养他一周的粮食,工匠就这样在村庄之间来回流动,这种流动性让他脱离了定居的亲属团体,形成了自己的工艺氏族,他们要么有继承性发展为种姓制度,要么通过招收学徒的方式增加新成员,社会必须重新组织以接纳和保护他们。

有十条依据考古数据演绎而来的比较抽象的标准可以将最早的城市与村庄分开:

1.最早的城市比它出现前任何人类聚落范围更广,密度更高(尽管可能会小于现代的一些村庄)。

2.人口组成和职能已经与村庄不同,可能大部分仍然是农民,但是已经有其他阶层,如全职的手艺人,工人,商人,政府官员,牧师。

3.每一个农业生产者用有限的技术工具挣出少量的生产盈余,然后以税的形式献给神灵,要是没有这种形式的集中,低下的农业生产力不可能形成有效的资本积累。

4.真正的标志性公共建筑不但将每个已知的城市与村庄区别开,而且代表着社会盈余的集中程度,神庙实质上是一座粮仓。

5.不从事粮食生产的人首先由神庙或皇家粮仓积累的社会盈余供养,很自然地牧师,官员,军队领导占用了大部分社会盈余,成为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来讲,底层阶级不但获得了和平,安全的保障,而且不必从事一些比体力劳动还要让人讨厌的脑力劳动。

6.统治阶级被迫发明文字记录系统和准确实用的科学知识,以便他人和后来者辨认。

7.书写记录的发明使得有闲的知识阶层可以进一步钻研精确的具有预测能力的学科,如代数,几何,天文学。

8.集中的社会盈余还供养其他的专业人才,他们开创了艺术表达的新方向,他们的手法不再是旧石器时代的简单的自然主义,而是在各自的城市中心形成抽象复杂的风格,并且彼此各异。

9.集中的社会盈余还有一部分用来支付进口当地没有的原材料,用于生产或宗教目的。长距离经常性的“外贸”活动是早期文明的共同特征,到这个时候,最早的城市就是长途贸易的中转站。

10.城市为手工业者提供原材料,保障了安全,城市成为手工艺人政治和经济上的归属地,但他们也成了神庙和皇宫的附属。实际上,少数统治阶级占用大量的社会盈余,大多数平民只占有少量的社会物质并被排除在精神文明成果之外,他们的经济利益矛盾十分明显。因此,适合野蛮社会机制的意识形态工具被用来维持社会稳定,这就是为什么神庙和祭祀显得如此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城市革命》 戈登·蔡尔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nx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