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型企业,必定有比较多的终端门店。
常见的,主要是衣、食、住、行、买、玩。
有快餐饮品,比如,麦当劳、星巴克、喜茶...;
有服装,比如,优衣库、Zara...;
有超市便利店、甚至商场,比如,华润万家、永旺、7-11、美宜佳、屈臣氏、万象城、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
有酒店,比如,全季\汉庭、希尔顿、维也纳...;
有旅行社,比如,广之旅...;
有游乐园,比如,迪士尼、长隆...;
通信、银行这些机构的营业厅,算不算连锁?呃...呃...讲真我还不太很清楚。
这阵子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从团队激励的角度,对终端门店作怎样的分类才是合适的?
动不动,来一句“精准激励”。
哇...太正点了。一听就很对。
那怎么才能精准激励呢?这个...这个...
好吧好吧。我直接耍大刀吧:
以终为始。精准激励是目的。门店分类是为“精准激励”服务。
时间维度,把开业不足6个月的新店,单列。
用目标值的完成率,作奖金考核和激励的主要因素。
非新店,按经济指标维度,分为“持续盈利的门店”、“盈亏波动的门店”、“高位跌落或持续下滑的门店”、“低位徘徊的门店”。
持续盈利的门店,需诊断“潜力有否全部发掘”(对比周边)。潜力已被全部发掘的门店,对存量作激励,保持住就行;潜力未被全部发掘的门店,对增量作加倍激励、以牵引门店挖掘最大潜能。
盈亏波动的门店,让店长提资源需求。只要能持续守在盈利状态,就重奖。
高位跌落或持续下滑的门店,需诊断“是否由外部因素导致”。若是外部因素导致,归到“低位徘徊的门店”;若非外部因素,定保底目标,完不成就换人、换团队。
低位徘徊的门店,姑且认定它救不了。只要不给顾客体验丢分、再购再光顾的顾客占比高,就奖励。
最后,得说句真实的。
即使上述逻辑准确,落地过程也会遇到重重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