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两个朋友》,讲述的是两个不同职业却因为共同爱好钓鱼而成为朋友,最后又一起在战争时,因为钓鱼而被敌军抓住杀死的故事。
莫泊桑的叙述手法很别致。开头先写莫里索饿,而后遇到了索瓦热,他们两个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原本的职业,成为了战争兵。他们两个是因为钓鱼这一共同爱好而认识成为朋友的。
第一小节第一句:巴黎被包围了。六个字交待了小说的背景,简单直接明了,又给人很多丰富的想像。即使我们不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对战争也是会有许多热血的,残酷的或者关于忠诚和背叛的联想的。大师不愧是大师,六个字看似什么都没说,却又什么都说明白了。对于后面故事里的任何走向,都是在意料之内又在意料之外。
后面半句:在饥饿中苟延残喘。战争造成饥饿不是意外现象,而苟延残喘一词,不知道到底说的是被卷入战争的人的命运还是国家的命运。后面两句话的解释,看似是解释了苟延残喘。
紧接着一位主人公出现了,莫里索,曾经是一位钟表匠。他巧遇了他的朋友索瓦热,本文的另一位主人公。看来不拖泥带水是莫大师一贯的风格,仅仅一个小节的铺垫,第二小节主人公就全部上场了。一句“是从前在河边上认识的”,很自然地引出了战前两个朋友的安宁生活,舒适悠闲有规律,不像如今,不知道明天会怎样,还要每天饿着肚子。
我看到他们战前的生活,我也是羡慕的。羡慕他们生活的那种安宁平和,也羡慕他们之间的那种默契,对平静生活的满足。春天,上午十点钟左右,青春活力的太阳,这个季节,时间还有物象太阳,无疑都是最好的,也在暗示他们的生活的美好。
从春天到秋天景物的描写,美到了极致。而在我们中国,有句话叫满则溢,在艺术上也有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在极致的美好或者绝望之后会出现急转直下。回忆也到这里戛然而止,回归了现实。
今天,还是今年遇到的第一个好天气。是真的吗?我觉得莫里索和索瓦热二人也是极有艺术的。明明是因为在糟糕的境况里遇到了之前的好朋友,心情好起来,天气也跟着变得好起来了。
他们是平凡的人,遇到了像战争这样无能为力的事情,也只能借酒浇愁了。酒后吐真言,酒壮怂人胆(不是很贴切地表达)。他们于是又继续了钓鱼这个话题。是啊,普通的人,面对战争带来的对生活的改变,只能逆来顺受,也只有自己喜欢的事情能让他们暂时忘却战争带来的痛苦了。
于是他们喝了酒以后开始向往从前的生活,甚至感慨还能不能再钓一次鱼。而在酒精的作用下,可能也和他们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因子有关吧,他们两个决定再去钓一次鱼。他们成功了,上校同意了他们两个的无理要求。在战争这个特殊环境下,他们要去对面钓鱼这确实是一个很无理的要求,毕竟对面是敌人的地盘。但是被同意了,这就是很意料之外的事情。而他们也顺利地到达了敌方所占据的河边。
他们对普鲁士人的恐惧,也不能阻止他们钓鱼的热情。他们钓到了鱼,一切看起来又像战前他们钓鱼时一样。似乎时间就停在这一刻也不错的样子。他们像战前钓鱼时一样,一边钓鱼一边聊天。他们永远都能有相同的认知,即使有讨论,最后也会得出一致的观点。
从他们心平气和地讨论起来到莫里微笑着回答不如说这就是死亡,这一部分,应该就是作者自己对战争的看法了,从中可以看出受叔本华影响的影子的。战争是残酷的,以人命为代价的。战争不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可是战争很多时候却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全部。
但是战争一直在,他们偷闲钓鱼的时光只是暂时的平静,随着炮声响起来,他们也被一小队普鲁士人抓到了。全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才开始真正有了战争的味道,是我们熟悉的配方了。这样温暖的两个人,没有在普鲁士军官的恐吓下说出口令。这是一个普通公民的觉悟,这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对国家的感情。他们两个没有豪言壮语,只是普通聊天一样的话语。
虽然很害怕,但是永别是他们的选择。作者用了比较大篇幅的对话和心理描写。在这里面,那一兜鱼是很重要的道具。从两个朋友被抓住,那个普鲁士兵没记带走,到莫里萦看到被 阳光照得还在闪闪发亮扭动的鱼,莫里萦心里一直提着的那口气突然就松卸了下来。他感到支持不住了。是勇气支持不住了还是害怕到了极限,我们不得而知,只有有过那样经历的人才能真正地明白。
他们被杀害后又详细地写了普鲁士人怎么抛尸的。之后军官低声说:现在该轮到鱼了。然后就让人煎鱼:趁小鱼还活着,赶快给我煎一煎。味道一定很鲜。这句话,到底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说出来的呢?明明才刚刚杀过两个人,这鱼就是那两个人钓来的。这话,到底说的是鱼还是人呢。慢慢品吧。
全文的最后一句,他又开始抽起烟斗来。和这前读的那篇汪曾祺老先生的《陈小手》最后一句:团长觉得怪委屈。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吧,战争对于莫里萦和索瓦热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是灾难,是痛苦的,而对于军官这样的人来说,似乎是和平常的生活一样司空见惯。杀人和煎鱼抽烟一样平常。
全文通过两个普通人一个钟表匠一个小商人因为战争而失去了平静的生活,因为爱好在战争中失去生命这样一个合理又不合理的事件,想要表达自己对战争的观点:战争就是死亡,谴责战争。而文章中所设定的人物和其他物象,也都有各自的深意。
莫泊桑本身也是经历战争的人,战争也是他的小说中很常见的素材,但是他却把战争写得像我们的一日三餐一样,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惊心动魄,就是两个小人物的命运,却带给我们更深刻地思想思考。
我的表达能力不行,哲学也不好,对于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我不知道是领悟到一星半点。但却能从这样普照素的文字中读到了很多情绪,人物的形象也很鲜明。从倒叙到正叙,从面到聚焦两个朋友,就像普通聊天一样,把一个有深刻意义的故事讲给了聊天的人。
这是在读他的这篇小说的时候一直在不断揣摸的地方,不刻意很自然。
作为一篇有名气的小说,绝不是我这三言两语就能把读文的所有感觉讲完的。暂时就这样吧,以后有时间会更多地去读莫泊桑的中短小说,之后再来读今天的这篇两个朋友的话,肯定是会有不同的感受的。
(之前没有读过什么莫泊桑的小说,只限于读书的时候学过的几篇和早期接触了一点儿,但基本已经全部哪来的还到哪里去了。所以今天这篇《两个朋友》完全是自己读出来的。没有去参考网上的那些评析来读书。我觉得这样读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当然后面会参考别人的评析去对照自己的差距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