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铁家军读书会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2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2

作者: Vivi_ZIER | 来源:发表于2016-01-01 22:42 被阅读391次

    第六章“家族”,费孝通先生先由“家庭”说起,他认为家庭的大小“不是在这社群所包括的人数上,而是在结构上。”接着,他说到了“家族”,认为“小家族和大家族在结构原则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在数量上、在大小上。”还有,他说到,“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再扩大就可以成为一个部落。氏族和部落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我们的家也正是这样。”“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但我们家庭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夫妇成了配轴。女子有‘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

    第七章“男女有别”,费孝通先生说到男女有别产生于各自不同的生理结构和心理。“感情定向” 一词是费孝通先生用来指一个人发展感情的方向。“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理解。”他还认为“乡土社会是亚普罗式的,而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规定了男女的结合。”因此,乡土社会是男女有别的,也是稳定的社会。

    第八章“礼治秩序”,费孝通先生主要讲了“礼治”和“人治”“法治”的区别,他说“法治”其实也离不开人,人治和法治的区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不一定就文明、慈善、也可能很残酷。比如在印度丈夫死后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在缅甸有些地方完成成年礼要杀几个人回来等等。乡土社会安土重迁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经验是相当有用的。礼治在乡土社会中具有很大的特点。

    第九章“无讼”,这里我我比较迷惑,费孝通先生为什么要以这个题目为名。我读完全章,倒是看到费孝通先生在说乡间不同时期的诉讼形式,由乡里诉讼到打官司,无疑是在讲以前的诉讼形式和现在打官司有何不同嘛,怎么可以说“无讼”呢?我真是不解了。以前乡里的诉讼用道德即可解决问题,审判结果都符合乡里规矩,但现在有些人凭借着对法律的了解却在官司法庭上玩起了把戏,确实可悲。所以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依据道德来审判,就不是一种诉讼方式,因此是"无讼"。

    第十章“无为政治“,费孝通先生主要论述了两种不同权力: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还有它们产生的缘由和表现。所谓横暴权力就是上级利用自己的权力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动。而所谓的同意权力就是个人得服从大众的安排做事。由于一方的某种权力过剩引诱了另一方来争取就产生了横暴权力。如广西瑶山常见汉人侵占瑶人的土地,却并不征服瑶人来做奴隶,是由于汉人人口多土地少的原因造成的。而在天高皇帝远的乡下,大多事情都是通过同意权力解决的。

    这本书我在大致通读的基础上,然后再精读每章节重要内容,并从每个篇章中摘抄了一些费孝通先生的原话,加上我的个人观点和想法,也是我现在的读书方法,觉得效率比以前逐字逐句读确实要高,以后也要将这种方法坚持下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rw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