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让我们心神不宁的,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心里装的事儿太多了。
当你下班回到家,陪家人一起娱乐的时候,心里又会时不时想着工作上的困扰。
当你准备静下心来好好看会书的时候,忽然又会想去朋友圈刷刷大家的近况。
当你打算好好地思考一下这周计划的时候,思绪却又飘到了最近突发的热点事件。
我们往往不是想得太少,而是想得太多。
各种念头,就像沸腾的水泡,不断浮起,爆破,来去无踪,却甚是扰心。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根本无需打个招呼,各种念头就会纷纷不请自来。
开头是不是要非常有趣才行?表达的主题会不会不够政治正确?别人会不会反感我的表达?如果人家反驳我的观点我该怎么办?我的遣词造句是不是不太高级?被别的编辑看到这种肤浅的文字应该会很尴尬吧…..
.我们的想象力总是不大愿意用在重要的地方,反而是在真正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过分活跃,以至于杂念发挥的空间突然就大了许多,各种人设,场景,台词一一登场,在脑中此起彼伏,一个人同时担任了主角,配角,编剧,导演,内心戏多到可以拍出一部电影。
杂念丛生,不安渐起,好不容易打出的几个字符,又被自己硬生生地一个个删掉,来来回回,毫无进展。
时间从来不去理会我们在想什么,只会自顾自地流逝,消失,等内心挣扎一番过后,却发现自己什么事都没做成,反而平添了几分焦躁和烦闷。
这时候,我们却依然不得要领,偏偏还要胡思乱想,后来干脆就草草了事,原本打算要做的事情,也就此搁置。
而反观那些真正做成过什么事的人,他们很少纠结能不能做成,很少担心会遇到什么问题,他们其实并不比我们聪明多少,也不比我们更有天赋,但他们唯一的厉害之处,就是能够毫不费力地进入到心无旁骛的状态,然后心安理得地去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拿到了奇葩说第五季最优秀辩手的陈铭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小时候容易开小差,他妈妈硬给他拧过来,要求他必须得坐得下来,钻的进去,保证绝对的专注。
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到现在,任何时候不论坐飞机或是赶火车,只要他打开一本书,身边人说话他就完全听不见了,而这种心无旁骛的专注,他认为是高效的前提。
心无旁骛,其实就是一种心静的状态,心里装的事情很少,甚至心里只有当下要做的那件事。这时候,因为眼里只有那件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会聚焦于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其中。一旦注意力聚焦了,那我们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概率就变大了。
就像阳光洒在一张白纸上,并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是如果你用凹凸镜把阳光聚焦于白纸的一个点上,那过不了太长时间,白纸就会燃烧起来。这就是注意力聚焦的威力,当把所有的能量都集中在一个点上,那就能够让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比起时间,注意力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有同样多的时间,但是每个人聚焦注意力的能力却千差万别。
有的人把注意力都花在了日常的琐事上,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完全无法聚焦于做那些对人生来说更有意义的事情,结果就是一事无成。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各种动物就会发现,几乎所有低等动物的双眼都是长在头部的两侧,它们没有视觉盲区,可以看到上,下,左,右,前方,后方的所有东西,能够时刻观察到周围的所有动静,这样看起来会很有安全感,因为可以随时发现危险。可同时,这也是它们的局限。
它们无法把目光聚焦于一处,没有办法长期深入地观察任何一个点,进一步它们根本没有办法聚焦深入地去思考去行动,它们的注意力消耗在身边发生的一切琐碎之中,所以它们最终没有办法进化成高等动物,也没有办法发展出更高级的大脑皮层。而人类却因为能够长期深入地思考聚焦而走到了食物链的顶端,成为了世界的霸主。虽然我们有了聚焦的能力,但是如果内心太乱,杂念丛生,心理装的东西太多了,那我们的注意力就会无法集中,思考也无法聚焦,而最终的结果就是碌碌无为。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最大的阻碍就是你的杂念。
就像小时候,大人常常会教导我们说,该玩的时候好好玩,该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并不多。
我们大部分人,谁不是看着书的时候,还要聊着天,跑着步的时候,还要听着歌,我们内心有太多想要的东西,以至于根本没办法专注地去把当下的那件事情做好。
把心清空的人,才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像在奥运赛场上,大多数选手的技能水平是旗鼓相当的,所以他们最后比拼的往往只是心态。
如果有人把内心的杂念都清除了,那他就拥有了一个好的心态,头脑能够冷静思考,身体可以集中精力,尽己所能,那么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只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真正进入到实践中,往往就会发现并不容易。知道是一回事,真正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知易行难,始终是生活的一道门槛。
而也正是因为难,所以那些能够扫除内心杂念,回归内心平静的人,总是可以更高效地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也总是能够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机遇。
想要清空杂念,把精力放在当下,一方面你需要刻意地调整自己杂念丛生,心浮气躁的状态,让心静下来。NPP公益伙伴创始人陈宇廷在一个采访中说,让自己静下来,有一个方法很容易——每天最好早中晚各一次,你可以先花三四分钟听一些安静的音乐,让自己静下来,也可以进行深度的腹式呼吸,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吐出去,每次呼气或者吸气的时候,都在心里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这样来个十次人就静下来了。
最后还要告诉自己:“今天我最重要的任务是开心和快乐,今天无论任何事情发生,我都要保持一个开心的心态”。
这其实就是运用了心理学里的一个概念——「自证预言」,说的是一个人会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印证自己,就像有人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所以他就算有时间也不会好好学习,结果他读书就真的不行,一如他自己所预期的那样。但是,如果你总是给自己正面的暗示,让自己静下来,这往往就会转变我们当前焦躁不安的状态,从而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当下要做的事情上。
另一方面,你要先着眼于完成一件件的小事,通过持续的成就感来逐步养成专注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想要做大事,干一票大的,但对于那些小事往往却不屑一顾。
可是,如果你连小事都敷衍了事,那怎么可能把一件大事做好呢?其实,完成一件件小事,就是一个建立信心的过程。
小到洗碗拖地,洗衣晾晒,步行健走,它们其实都带有一点点困难,都需要你克服一点点惰性,但是一旦你心平气和,集中注意力完成它们,你就获得了一个完整的专注体验,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刻意训练了自己的觉察力,同时也体会到了内心清空之后的耐心。这种持续的专注体验和刻意练习,会让我们聚焦注意力变成一件越来越可控越来越容易的事情。
当我们一次次地专注,一次次地达成所求,最终也就能把“耐心地做好一件事情”养成一个习惯。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当你的大脑神经已经形成了耐心做好一件事情的闭合回路,那你做成一件事情的概率往往会提高很多。
心里装的事少了,能做成的事就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