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只有一个背景,有个人在呼唤“咪咪”,我看到评论区有人说听到的是“咕噜”,还有人说“咪咪”和“咕噜”切换,很是好奇,但我怎么听都是“咪咪”。
我把视频发给小米,东亚,她俩听到的也是“咪咪”,我又打开听了一下,第一声是“咪咪”,接下来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听到的是“咕噜“,再也听不到“咪咪”了,我再次告诉她们,小米说这么神奇?她发给儿子听,儿子说是“咕噜”。
我们这边一边讨论怎么这么神奇,我一边再次打开,更神奇的是一会“咕噜”一会“咪咪”两种声音来回切换,这到底是什么原理呢?小米还专门查了一下,给我发过来一个截图,说是对声音高频敏感和低频敏感的不同。
今天想起这事再去验证一下,再听的时候,只有“咪咪”了。专门上网查一下,解释说某些音频可以通过调整频率范围被划分为不同的部分。以2000Hz为界限,可以将音频分为高频(2000Hz以上)和低频(2000Hz以下)。单独播放高频部分时,可能会听到“咪咪”;而单独播放低频部分时,则可能是“咕噜”。还有说是个人听力差异,不同人的耳朵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敏感度。有的人可能对高频声音更加敏感,因此更容易听到“咪咪”;而有的人可能对低频声音更为敏感,所以听起来像是“咕噜”。
这种解释也不知对与不对,好奇心驱使,我又琢磨了半天这个视频,似乎找到一点规律但又不那么准,音量从小调到大,从大到小,手机平放,竖放,远和近都尝试了一下,手机平放,距离二十公分左右又听到的“咕噜”了,而且频次多一些,应该是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是很准确,这个距离有时竖放,就会“咪咪”“咕噜”两个声音相互切换。
最终没有得到确切的结论,折腾了半天觉得自己挺搞笑的,一把年纪了还有这么大的好奇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