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卓别林自传》读后感

《卓别林自传》读后感

作者: 书书福福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22-05-18 23:36 被阅读0次

    卓别林的作品确实是艺术,因为和一般作品比起来,它很细腻,值得回味。表面看它是一部喜剧,放大看却是一部悲剧。通过个人的诙谐幽默引得众人捧腹大笑,给大家带来欢乐。

    他的作品虽然都有一个滑稽,搞笑的小丑,但这个小丑的行为又是那么自然而不做作,也许只是我们把他当成小丑,先入为主的觉得是小丑,他实际不过是生活中一个无关紧要的小角色,反而在诙谐幽默的同时透着一股善良,真诚,温柔,它反映了整个社会不为人知的一面——社会不光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饥寒交加,食不果腹,拼命生存的一面。

    把悲剧藏在喜剧中,通过个人的喜剧方式进一步来反映整个社会、个体的悲哀,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内涵,这比起表面上,形式上的电影作品更加耐人寻味。如果用形式和内容来说,拍摄手法,表演技巧,故事情节都可算作形式,可电影最重要的是内容,也就是向大家传递什么——思想,情感,知识。普通的电影只停留在表面上,传递给观众的只是肤浅的信息,用来帮助观众娱乐消遣,带来一定欢娱,并不具有其他东西。卓别林的作品伟大就伟大在这里,除了形式上带来快乐,在内容上它更赋予了一种意义,而这种形式和意义中往往好像又包含着另外一层形式和意义。

    我不知道他的作品里有没有一种悲哀:我们觉得主演的表情、动作非常滑稽,搞笑,所以放声大笑,我们在笑电影中人物的同时,是否能想到他扮演的恰恰是我们中的某一些人?如果说我们以为自己只是因为电影而笑,却不知道我们笑的当中有一部分就是我们自己,这真的是一种悲哀,悲哀的不光是电影反映出的社会。

    很显然卓别林的艺术修养,一方面跟他的个人成长经历有关。母亲和父亲都是演员,母亲每次演出都带着他,从小就教给他戏剧方面的知识,同时树立比较正的价值观,即使少年时生活很贫穷——母亲失业,父亲不付抚养费,母亲依然避免他走向另外一种贫穷(物质的贫穷)———为了生存,小卓别林在酒馆靠卖惨卖花,母亲知道后阻止了他,并教训他忘记了他父亲是怎么死的吗(死于酗酒)?且告诉他,他们的贫穷和普通贫穷是不一样。同时他的哥哥继承了母亲的品质,在他们功成名就时,哥哥总是有意无意提醒查理别忘记了自己。这对查理的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即使在后面取得巨大成功,名声,财富,地位等,这些物质的财富并没有腐蚀他,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艺术的心。这在整个好莱坞艺术娱乐圈是非常难得,很多明星在未成名前都有着一颗高尚的艺术之心,一旦成名,迅速被财富,金钱,名声,毒品,地位,美女,美酒,性……给腐蚀,每天就是一种醉生梦死的状态,无时不刻都在享受着纵欲带来的快感,他们的艺术之心已经死亡,艺术上的成长已经停止。相比卓别林,能保持初心的,确实是非常难得的。

    少年时代的贫穷虽然很苦,但也磨练出很多优良的品质,比方坚强,吃苦,忍耐,努力,勤奋,善于观察………其中观察估计对他的艺术修养有非常大的帮助,小卓别林会经常坐在街边观察路上行人,同时会和很多底层老百姓交流,有时会做些小买卖补贴家用,相信这对他艺术修养是非常关键的,再后来他去各国旅游度假时,我很惊讶他能一句话就指出当地的特点,比方日本文化总是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去享受生活中简单的片刻,欧洲人的文化中有一一种矫揉造作的成分,美国文化的自由是个笑话………

    个人觉得卓别林少年时代的贫穷和她的母亲还是有很大关系,完全就不知道存钱,有多少花多少,不知道省吃俭用,虽然她很爱自己的孩子,也拼命的工作,但最后结局还是挺惨的,自己疯了,两个孩子上寄宿学校,不过大儿子雪尼还是不错,知道了存钱,做事有规划,长大后非常善于理财,做生意。

    其次在查理取得一定小名声,包括后来的巨大成功,他都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他没有被物质财富给俘获,也没有为它们所累,而是知道去享受它,利用它。同时在精神上,他发现自己的不足,有些江郎才尽,他会主动的读书学习,结交各种社会名人,他自己也没想到,跟自己最要好的大多都是画家,音乐家,科学家,作家,当然也会结交一些名流,政治家,xx爵士,xx亲王,xx总理。比方毛姆,萧伯纳,爱因斯坦,罗斯福,约翰逊,丘吉尔,甘地………这些都是顶级智慧,顶级艺术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艺术上的成长肯定是巨大的。

    当然他艺术上的成就离不开他的见识,他能到世界各地去演出,休假,参加各种社交,演讲……无论是眼界,还是思维,格局上,绝对和小明星不能比的。

    个人认为卓别林在艺术上的成就最大干系还是是他对待艺术的态度,非常的认真,甚至有些苛刻和严格,别人把电影当成一种商品,他却当成艺术对待,别人想着怎么最快把电影拍出来,他却绞尽脑汁的想着有哪些好的点子,观众喜不喜欢,观众会怎么想。可以说他人都是想着消费,走过场,卓别林却想着怎么去创造,这样的差异导致他和其他电影人的差别。(感觉所有伟大的作家,画家,音乐家……都是在绞尽脑汁的想着创造,而普通人想着的是怎么去消费,这也导致普通人和天才的区别)

    从美国的发展看,个人觉得美国是一种对抗文化,缺乏内涵,没有底蕴,缺少一种包含,底蕴,求同存异的内涵。他们的文化只表现在知识上,没有欧洲那种深入的修养,并且这种文化完全成了精英圈的专属,普通人很难挤入。感觉美国就像一个暴发户,然后通过各种资源去吸引世界各地优秀的人加入美国国籍,就像直接拿来的一样,缺少整个民族文化的沉淀。这样的文化好像属于一种初期,欧洲的文化有沉淀,有积累并且早就经历过那种对抗——战争,文化,所以欧洲更加有内涵些。

    其次对于美国,对于卓别林的成功,个人觉得离不开一种大胆的尝试,大胆的冒险,大胆的谈判,大胆的开价……电影之前基本都是戏剧,但卓别林敢于尝试新的东西,当然同时代很多类似的人,开电影公司,开酒店,开酒吧,开电影院……这些敢于冒险的人,大多数都取得非凡的成就。所以勇于尝试,可以打破一种界限,有时能踏上时代的列车,借力而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卓别林自传》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uz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