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卡夫卡的妄想》

《卡夫卡的妄想》

作者: 快乐四丫 | 来源:发表于2018-03-26 21:39 被阅读0次

    真实的心理分析故事集——Robert.Lindner


    这本书,颇有悬疑小说的风味,四个案例都是通过案例情节发展的模式呈现出来的,不像其他专业书籍那样枯燥乏味,情境和画面感都比较强。林达博士向我们描述了治疗精神类患者的危险性,同时也现身说法告诉我们,心理咨询师不仅仅是唯书,唯理论操作。有些时候还要遵从本心,恪守人性至上的原则,帮助一切能帮助的患者。

    你能想象,一名21岁的清新小伙子,是残忍的杀人犯吗?一位陌生姑娘敲开他家门,并在和他交流几句之后,就毫无征兆的招致灭顶之灾。“女孩转过身来,就在这时,男孩用一把锤子击中她的头部,又用一把碎冰锥刺了她69下,然后扑到尸体上,强奸了她……”事后,查尔斯在街上闲逛,悠闲地吃着冰激凌,打车去另一个地方。司机问他怎么满身是红色,他很淡定地说着“干了点油漆活”。到加油站洗手间,他仔细地梳好头发,刮掉外套和裤子上的锈迹般的血点。在回家途中,经过警察局,一会功夫之后,他登上了警察局门口的台阶。安静地站在警察面前,直到警察抬起头来,“在对面街的……有一位死去的女士。”“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我杀了她……”

    查尔斯的若无其事、情感平淡让我很是惊讶。看书的过程中,我就在想,到底得是怎样的人格特性和生活环境才会导致他如此冷漠,冷漠到让人害怕。

    查尔斯是个还没出生就已经注定要被遗弃的孩子,可想而知,他的成长过程将有多坎坷。他生活在持续的惧怕和恐惧之中,被残忍对待、被作为性侵犯和暴力攻击的对象,被当做施虐的靶子。这样生活了几年之后,他在精神上把自己和折磨他的人联系在一起。随着年龄的增长,查尔斯逐渐变得身强力壮,很快就表现出渴望报复的仇恨。在弱小者面前,把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传递给别人,变成一个折磨别人的人,在给别人痛苦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其实,很多心理不健康甚至心理异常的求助者,或多或少都有内在的刺激源。

    我们一生都要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坎坷。

    有些和性格气质有关,也就是常说的“天生的”,天生神经大条,不在乎,不计较;天生敏感多疑,爱纠结,爱焦虑。

    有些和后天成长环境有关,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生活需求和对爱的需求。发展心理学说的很详细。大多数成年后暴露出来的心理异常或者心理变态行为,是在婴幼儿期或者童年期埋下的隐患。遇到困境或者坎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化解能力,迈过去了,晴空万里;迈不过去,郁郁寡欢,甚至心理异常。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世界,都是一个悲剧。

    不同成长阶段也好,不一样的成长环境也罢,重要的还是要关注“人”本身。

    对未成年人的关注,不可过分迁就溺爱,也不可过分强调“棍棒底下出孝子”。在他们的三观还未形成之际,家长有责任正确地引导或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情感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或许你会说,我自己心烦都顾不上,哪还能顾得上乳臭未干的小娃娃呢?再说,他们那么小,懂什么啊。如果,现在的你已为人父母,却还抱有这种思想,那么我只能说“希望你的孩子天性活泼开朗,能早点理解你的各种苦衷”。事实却是,两岁的孩子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坐在沙发上扣手机,就他自己默默地看着动画片,你认为他会问你要手机么?亦或,他会不会想,“为什么他们都有那个好玩的玩具,就我没有?”

    提一句题外话,想要孩子做到的事情,请您自己和家人先做到,看书也好,不扣手机也罢。不然,就请提前给两岁的宝宝们准备好智能手机,他们也会玩,不信你试试……

    对成年人的关注,个人觉得却正好相反。虽要关心,却不可太过频繁,太过直接,男也好,女也罢。

    成年人的世界,不再只有家庭,还有工作和社会责任。

    不同的角色要求他们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作为爸爸,要关心疼爱子女,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作为丈夫,要体贴维护妻子,维系家中重要的纽带效应;作为儿子,要孝敬照顾老人,让她们安心颐养天年;作为员工,要努力积极向上,团结帮助同事……

    复杂的社会角色,日益精细的生活,对我们的要求只会越来越苛刻,我们也分身乏术。从众多角色中选择自己的主导角色,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谁都无法干涉。爸妈不行,配偶不行,社会舆论也不行。剩下的,就交给异性相吸的三观吧。毕竟,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是主角,全程参与,其他人只是配角甲乙丙。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关于中国目前的离婚率。离婚原因千奇百怪,有的涉及家庭暴力和原则问题,确实该离;有的却是无厘头的一地鸡毛。并不想吐槽什么,只是想知道,这些一言不合就“离婚”的小主,事后会不会后悔呢?

    快节奏的生活,让大部分人疲于应付日常琐碎,忘了停下脚步仰望蓝天,俯身嗅一嗅青草的味道,也忘了将心中积攒的不快发泄出来。

    不由得想起了给老妈说过的一句话“您是愿意我随便找个人早点结婚再离呢,还是愿意我遇到对的人晚点结婚?”现在想想,让已过花甲的的老妈思考这么高难度的人生哲理问题,确实有点过分了,哈哈……

    好啦,三月份的读书笔记更新到此就结束吧,希望下个月能有精力更新哈……

                                                                                                                        2018年3月26日

                                                                                                                        ——格尔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卡夫卡的妄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vr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