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58.学习苏轼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158.学习苏轼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作者: 山水凡夫 | 来源:发表于2023-12-06 19:42 被阅读0次

【词作原文】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此词元丰六年(1082)四月作于黄州。与歌楼酒榭娱宾遣兴的应歌之作不同,词到了东坡,似诗亦复似文,成了随时记录生活、情绪和志趣的工具。

一次聚会,一次出游,一次遇雨,一次打猎,一次夜归……但凡有所感触,即可寓之于词。夜饮醉归,敲门不应,踱至江边,拄杖而立,以微醺之人,看茫茫江水,听江声,顿生此身非我有的感叹,一首意境幽峭的词作于是诞生了。

上片写夜归,写出更阑人静、江声不息的夜境中块然独处、遗世独立的醉人形象,笔法简练而富表现力。虽是写景与事,却已为下片的抒发感慨造足了气氛。

过片处感情波涛突兀而起,“长恨”句语出《庄子》,但不是在阐述什么玄言哲理,而是在表达真实处境。

“身非吾有”者,作者此时以“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的罪人之身幽谪黄州,动静皆须汇报,真的是“身非吾有”;而回顾半生,或陷于政治漩涡,或过着游宦生活,身常不由己,事多与愿违。

两年前刚迁临皋亭的时候便有诗句:“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迁居临皋亭》)这不更是“此身非吾有”吗!

“何时”句仍出《庄子》,截取其“无使汝思虑营营”末二字,用的却是整句的意思,意谓何时才能远离宦海浮沉,何时才能免除暗斗明争,何时才能不让功名利禄缠身,何时才能不再苦心劳神!

面对着夜阑风静、波澜不起的江面,他不由得喊出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心声!这是对身心自由的渴望和呼唤!

南北宋之交的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记载,东坡作此词的第二天,“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起床)也”。

这就是真正的苏东坡。虽然他至死不得实现挂冠退隐的愿望,他的身心、他的精神始终是自由的!

相关文章

  • 【无戒学堂】东坡居士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 ·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 书法欣赏苏轼临江仙

    书法欣赏苏轼临江仙 己亥年夏月赵元书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 ·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

  • 敲门都不应

    读经典,写经典。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 苏轼 裴洪顺书 隶书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

  • 我解《夜饮东坡醒复醉》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

  •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有清愁 有了悟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

  • 喝醉酒被关在门外有什么感想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 宋 ]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

  • 如果我是孙悟空就好了

    分身乏术,想起了苏轼的词。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 古诗词赏析(五十九)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

  • 苏轼临江仙(毛笔·行草)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 ·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

  • 第448天(2018.06.01)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句话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58.学习苏轼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zxgdtx.html